考向08 辨析方法品味语言(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向08 辨析方法,品味语言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 08 辨析 方法 品味 语言 原卷版 备战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上海 专用
- 资源描述:
-
1、考向08 辨析方法,品味语言考点解读考试手册要求:能识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4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重点考向说明方法题型分析: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1)举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3)作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4)列图表:简明直观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说明语言
2、题型分析: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表态。(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5)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性。3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4指示代词的含义。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
3、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典例引领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太阳好好的,为啥还要造?最近一个科学家迪斯科版种太阳在网络上大火,一群科学家跳起现代舞来简直毫无违和感。为什么要唱种太阳呢?因为他们真的在造一个“太阳”。到底啥叫“人造太阳”呢?人造太阳一般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俗称“人造太阳”。简单说,就是科学家想在地球上建造一个装置,模拟太阳发光发热释放能量,一劳永逸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这个听起来极其疯狂,甚至有点魔幻色彩的事情,真的能实现吗?为什么非要“造个太阳”?已经有
4、一个太阳了,为什么还非得要再造个太阳呢?要说清这个问题,需要从能源说起。我们人类从生产到生活,各种活动无一不需要能源。但地球上的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的,比如我们常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大概只能用几十年。除了储量有限,化石能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污染环境。风能、水能虽然干净,但供量有限,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而核聚变反应产物仅为惰性气体氦,无毒无害;运行过程中也可以即关即停,原料容易获得,产生能量大。于是在核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人们对于建设一个类似“人造太阳”的愿望愈发强烈。太阳是利用核聚变反应,不断向地球输送能源的,“人造太阳”当然也需要借助核技术。而这种核技术尝试分为两条道路:核裂变和核聚变
5、。核裂变则是由重的原子核分裂变化为轻的原子核,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核聚变是将两个质量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为一个重原子核,我们知道能量是守恒的,“消失”的质量会转变为巨大的能量,而且能量比核裂变更高。电影流浪地球里的行星发动机就是个大型核聚变反应堆,推着地球一直前行,却不用担心半路“抛锚”。目前国际热核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有七方参与,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试想,ITER实验堆建成后示范堆还会远吗?示范堆一旦进行发电成功,建造真正的聚变发电站还会那么遥不可及吗?用于千家万户的无限能源还只是个梦吗?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年画年
6、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作为中国画中独特的一种类型,年画是老百姓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时刻用来营造节日气氛的一种绘画。它除了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是表达朴实生活理想的一种民俗艺术形式。年画起源于门神画。我国百姓礼敬门神之风,在春秋以前就已经形成。秦汉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门神形象,即神荼、郁垒。唐宋以来,门神画逐步衍化成了木版年画,其表现题材也越来越丰富。关羽、赵云、秦琼、尉迟恭等武将和钟馗、天师等神仙开始在年画中出现。明中叶以后,全国出现了很多年画产地,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成为年画的南北中心产地。清末,上海、天津等地兴起了月份牌年画,广受民众喜爱。按照题材的不同,年
7、画大致可以分为门神年画、生活年画、戏曲年画等几大类。一是门神年画。现在广为流传的门神形象是初唐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他们成为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太宗因梦到龙王索命,夜夜受到惊扰,于是命秦琼、尉迟恭守卫在寝宫门口。日子久了,两位将军体力不支。太宗便命人画了他俩的画像,贴于门上。后世便以此镇邪,沿袭至今。二是生活年画。生活年画中最有特点和最受欢迎的是以娃娃为内容的年画。年画中的娃娃都是聪慧、可爱、眉清目秀的样子,他们手里常拿着荷花、金鱼、宝灯、水瓶等物件,带有美好的寓意。娃娃年画表达了老百姓对美满家庭、幸福生活的憧憬。三是戏曲年画。戏曲年画是随着戏曲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年画。它将年画与京
8、剧、黄梅戏、越剧等戏曲完美地结合起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画中有戏、百看不厌。年画的主要流派有两种,一是苏州桃花坞年画。它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二是天津杨柳青年画。它产生于明代,与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年画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更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希望。虽然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不断改变,但寄托在其中的美好祈盼和心愿一直都在,这是年画的精神,也是年画的情怀。(原文有改动)2选文是从年画的 _、_、_三方面介绍年画的。3选文第段中“最早”能否改成“较早”,为什么?4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考点过关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青藏高原,植物是这样活下去
9、的青藏高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分布有丰富的动植物。许多物种不仅能在严酷的高原生存下来,而且能够繁衍后代。那么,它们是如何适应极端环境的呢?下面就来看看植物都有什么高招吧!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以羌塘高原为例,其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这里的月平均温度也不会超过15摄氏度;年均降水量小于500毫米,但蒸发强度高于1800毫米;年平均风速超过3米/秒,月平均最高风速可达6.4米/秒。多数地区的年平均大风天数超过80天,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160天。因此,生长在这一地区的植物既要应对低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又要应对强烈的大风以及由此导致的强烈蒸发引发的干旱
10、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了应对高原的低温、干旱和强风的恶劣环境,植物通常采用的一种生存方式是变矮、甚至贴着地面生长,因此整个羌塘高原既没有参天大树,也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这使得这一地区的植物显得比较“低调”。不要小看这种矮化的植物,这样一方面能避免强风引起的强烈蒸腾导致植物水分丧失,另一方面则能避免较低的气温对植物的冻害以及冻融过程引起的细胞生理干旱。提到植物的矮化,我们最先想到的是高山流石滩上的“垫状植物”。“垫状植物”是对具有球形或半球形表面的植物的总称,有极端缩短的茎、密集的叶或者小枝,是植物经过多年辐射性生长而形成的紧密簇生结构。垫状植物的寿命很长,在高海拔环境内,垫状植
11、物是最具代表性的高度特化植物生活型的模式种类。羌塘高原最常见的垫状植物有囊种草、无心菜属、点地梅属、垫紫草属和委陵菜属等类群。这些植物呈垫状或者密集匍匐状生长,不但适应了羌塘高寒、强旱等极端环境,还会改善生长位置及周边生境的土壤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水热条件,由此形成了垫状植物内部相对较为良好的微环境,而这种微环境的改变能够显著提高群落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在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5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在羌塘高原,植物为什么变矮、甚至贴着地面生长?7“垫状植物”有哪些特征?阅读古代的藏书机构,回答各题。古代的藏书机构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近现代意义
12、上的图书馆,但是藏书机构却早已有之。据文献记载,周代的藏书机构叫“藏室”,而据史记记载,古代思想家老子就担任过周代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春秋时代,诸子百家著书甚多,当时,各诸侯国把藏书之处称为“府”或“藏”。西汉初年,随着官家藏书逐渐增多,高祖刘邦令萧何收集秦朝官方所藏图书,建立了第一所“国家图书馆”石渠阁。后来,又建立了天禄阁,用来收藏各地文献图书。武帝时,宫廷内外都设有藏书处所。学者刘向奉皇帝之命对天禄阁的藏书进行校正整理,并写了内容提要。他死后,其子刘歆在他研究的基础上编出了第一部国家藏书目录七略。到东汉时,朝廷设有最大的“图书馆”兰台,并设校书郎负责管理。著名史学家
13、班固曾任“兰台史令”,写出历史名著汉书。班固还根据国家藏书,编成华夏第一部“书志学”汉书艺文志,后人誉之为“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读天下书”,说明这部书对学习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魏晋时代,社会动乱,但图书搜集、整理仍有推进。魏秘书郎郑默曾对皇家藏书进行校定、整理,编出了中经(国家藏书目录),开创了图书分类上的“四分法”。晋元帝时,著作郎李充造四部目录,确立了经、史、子、集四分法体系,一直沿用了1000多年。隋文帝时期,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牛弘还派人到民间先后搜集了3万余卷书籍。隋代还在东都建立观文殿,下诏访求书籍,积累了丰富的藏书。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图书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藏
14、书机构不断扩大,书籍也更加丰富。唐代时,拥有丰富藏书的藏书机构有弘文馆、崇文馆。崇文馆是当时最著名的藏书机构,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曾任该馆学士。宋代出现了活字印刷,图书出版数量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多种大型书,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北宋初年,最大的藏书机构是史馆、昭文馆、集贤馆三馆,宋太祖时藏书 4 万多卷。随着收藏图书的增多,宋太宗时期修建了新的三馆,并赐名“崇文院”,当时藏书量达 8 万多卷,后在崇文 院里建了密阁,收藏历代名家书画墨迹。明清时期,紫禁城里的文渊阁、皇史痰等处收藏文献古籍。清代在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编成后,还在全国各地修建了收藏四库全书的馆阁,它们和紫禁城的文渊阁合称“七阁”(
15、文渊、文津、文源 、文溯、文宗、文汇、文澜)。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从宋代开始,民间刻书事业发展起来,私人藏书比以前更多了。明代从事刻书的著名人物之一毛晋,其私人藏书多达8万多册,所藏建筑叫汲古阁,大部分是宋元刻本。明代范钦的藏书楼天一阁是现存最老的私人藏书机构,建于嘉靖末年,在宁波月湖之西。原有藏书7万多卷,其中包括明代地方志和登科录等,现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珍藏四库全书的几座馆阁,都是以天一阁为模板修建的。(选自人民周刊2020 年第 11期)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9文章第段中的加点字“多”能否删去?为什么?10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614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