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智取生辰纲教案(部编九上语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智取生辰纲教案部编九上语文 智取 生辰 教案 部编九上 语文
- 资源描述:
-
1、22 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了解作品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4.学习和传承三十六计等传统文化,感受智慧的力量,感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品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2.教学难点: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水浒传的资料和“智取生辰纲”的资料。【课前准备】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的情节。2.梳理文章两条线索。3.分析归纳杨志失败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看看我出示的四幅连环画图片,猜猜是哪部名著的什么情节?(出示课件1)学生:是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一节。教师:这首歌大家唱过吗?歌名是什么?(出示课件2)学生:好汉歌。教师:这首歌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智取生辰纲。板书课题:22 智取生辰纲(出示课件3)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 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施耐庵(出示课件5)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施氏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绝少,传说亦多参差。兴化县续志载明人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称其原籍苏州
3、,后迁淮安。元至顺进士,卒于明洪武初,年七十五。研究者对此说尚存怀疑,迄无定论。2.作家作品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谈到了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你们对这部作品了解吗?预设:(出示课件6)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长篇小说。全书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描写了各阶层人士在奸臣当道的背景下被逼上梁山,从聚义、壮大到因受招安而失败的过程,塑造出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宋江等一系列各具个性特征而虎虎有的生气人物形象。该书的虚构成分大为增强,语言纯用白话,人物描写初步个性化,结构如百川汇海,既与题材内容相适应,又独具特色,成为中国英雄传奇小说的经典之作。 3.文体知识教师: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下面就让我们
4、一起来了解小说这种体裁的特点吧。预设:小说基本常识(出示课件7)(1)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章回体小说特点(出示课件8)章回体小说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源于宋代,确立于元末明初,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章”。这是小说经长期演变的分回形式。用工整的偶句作回目,概括这一回的基本内容。水浒传便是典型
5、的章回体小说。清代至近代,中国的中长篇小说普遍采用。4.背景资料教师: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篇小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篇小说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预设:(出示课件9)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节选的这部分的背景:杨志受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留守梁中书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汴梁(今河南开封),为梁的岳丈、当朝太师蔡京祝寿。(二) 预习检查1.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列字词读音,要求学生读准下列红色的字词读音。(出示课件10、11)2.指名学生读出、区分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出示课件12)3.要求
6、学生分组辨析下列形近字的读音与字形书写。(出示课件13)4.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14、15)端的:真的,确实。干系:责任。逞办:显示(自己的)机智。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晓事:明白事理。勾当:事情。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窥望:暗中观察。省得:懂得,知道。面面相觑:互相望着发愣。聒噪:早期白话小说中江湖人物打招呼的常用语,相当于 “打扰了”“麻烦了”。教师提示:注意“忍气吞声”,这个成语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侧重指不敢出声反抗,含贬义。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面三
7、个问题:(出示课件16)1.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说清故事发展的过程。教师: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把故事情节概括一下。(出示课件17)学生1:故事发生:杨志改时送生辰纲(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学生2: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杨志却待再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学生3:深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啰唣”)。学生4: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学生5:故事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到“挣不动,说不的”)。2.生辰纲是什么?生辰纲是谁智取的?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教师:同学们
8、阅读课文,在文章勾画上面问题的答案,然后回答。(出示课件18)学生1:生辰纲是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学生2:生辰纲是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智取的。学生3:是用智取的方式从杨志的手中取走的。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教师指导:明线就是从文章表面文字中能看见的贯串文章始终的,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暗线就是相对来说要从文章中分析得来的贯串文章始末的线索。文章线索就是贯串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贯串全文,使文
9、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串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出示课件19)预设1:明线 上路 杨志押送生辰纲 中计失纲预设2:暗线定计好汉智取生辰纲 施计 劫纲 教师:两条线索在哪里交汇?学生:交汇点是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教师总结:可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杨志。(出示课件20)(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讨论分析。)教师:同学们,我们知事,必须先知人,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杨志的背景。(出示课件21、22)预设:
10、杨志,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 水浒传中的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命运多舛,初奉命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被风打翻了船,只得逃难远避。杨志在东京用财物打点,想官复原职,被高俅赶出,盘缠用尽,只得变卖祖传宝刀。集市上遇见泼皮牛二挑衅,盛气之下,杨志杀死牛二,投案自首,被发配大名府充军。这是杨志“失意”之时。杨志在教场与周谨、索超比武获胜,受到梁中书的赏识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来。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劫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阮氏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几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财宝,并定下智
11、取之计。课文所选部分就是从杨志上路开始写起的,这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后来杨志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教师追问:杨志为了成功押运生辰纲,可谓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哪些地方可看出他的智谋?在文中找一找。(出示课件23)(学生默读,课本勾画,然后回答。)杨志智谋(出示课件24)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志的智谋?学生1:他不多带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智藏行踪。学生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学生3:杨志一行人
12、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说明他智选路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教师总结: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的,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煞费苦心的。教师提问: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出示课件25)(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杨志举措(出示课件26)学生1: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候,得罪老都管。学生2: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学生3:审察枣贩:谨慎、多疑。学生4: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学生5: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教师提问:从杨志的举措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27)(学生讨论,教师
13、指正。)预设:从中可以看出杨志是个管理严格、精明、谨慎、多智之人。教师追问:为什么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来押送生辰纲,仍逃不了失败的命运?试着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出示课件28)(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分析归纳。)杨志失败原因原因一学生分析:(出示课件29)在押运途中,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性格暴戾专制,虐待禁军,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教师追问: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杨志的这一特点?(出示课件30)(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本中勾画。)学生读语句: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
14、打,逼赶要行。教师分析: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杨志的粗暴蛮横,唯恐有闪失,对部下非打即骂。这种粗暴的态度必然会让军汉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为下文杨志与众军汉的矛盾激化埋下伏笔。 学生读语句:(出示课件31)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学生分析: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这一番动作上的形象刻画,生动地再现了杨志粗暴、野蛮的个性和当时急躁的心态,进一步激化了一行人的内部矛盾。教师指导:动作描写及作用(出示课件32、33) 人物的动作描写是中考小说阅读中常考的一种描写方法,其作用一般有: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
15、,创造生动的画面或活跃的场景等。答题基本格式: 运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教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杨志失败原因之二吧!原因二(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本勾画回答。)(出示课件34)学生: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的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当老都管和虞候、军汉站到一起来反对时,他就彻底孤立了。 教师分析:老都管的话里藏针、倚老卖老,杨志虽据理力争却不得不隐忍求全的心态,无不表现得入木三分。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中书对杨志的态度。老都管是梁中书的代言人。梁中书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江姐_浙教版.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