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01卷(北京专用)-(全解全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01 北京 专用 全解全析
- 资源描述:
-
1、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北京专用)八年级语文全解全析1.B C 初级 缺陷2.D3.A 战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C【解析】1(1)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因陋就简: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因:就着,顺着。A.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因:因为;B.因利乘便:凭藉有利的形势。因:顺着;C.因地制宜:宜,适当的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依据;D.因噎废食:因为吃饭噎住过,索性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因:因为;故选B。(2)本题考查注音。A.可塑(su) s, 应运而生(yng)yng;B. 蜕变(ti)tu;D.演绎(y)y;故选C。(3)本题考查根据
2、拼音写汉字。ch j:初级,最低阶段的。qu xin:缺陷,欠缺,不完备。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读全部句子可知文段说明对象是景德镇瓷器,故句为开头,先介绍景德镇这个瓷器中心;句中的“不惟为宫廷所重”是对句“可见赢得宋真宗皇帝年号景德的,不能是别处,只能在这里”的照应,故句衔接句;句的内容是对句的“民生所系”的照应,句的内容是对句的“更是外销所倚”的照应,所以句接句,句最后,故排序为:;故选D。3本题考查对书法作品的鉴赏。(1)常见字体及特点,篆书:“体正势圆”,笔法瘦劲挺拔,笔画均匀,粗细一致;隶书: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形体扁平,横长竖短;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用笔细腻,放纵
3、流动,行云流水,飘逸而端庄;草书:“状似珠连绝而不离”,结构简省,笔画勾连,不拘章法,笔势流畅。这幅书法作品字形端正,笔画平直,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属于楷书;故选A。(2)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是:天将降大任于斯先苦其心志劳其其体肤空乏其身其所为所以动心。这内容是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泥土的变化融入了一呼一吸,几与手艺人的生命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句意完整,应用句号;“留下的指纹”和“滴漏的泥浆”都是“拉坯”时造成的,是并列短语,中间应该用顿号隔开。故选C。5白露未晞 并怡然自乐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详解】本题
4、考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1)本句中“露”和“晞”易错。(2)本句中“怡然”易错。(3)本句中“厦”、“庇”、“俱”易错。(4)根据题干中要求写出的古诗句要能“表达了友谊能给人安慰、勇气、信心的观点”。所以要找诗句的中心主题为“友谊”、“朋友”的积极向上的,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6同情(怜悯) 憎恶(厌恶、憎恨、谴责、批判等) 对比7宫使的这种行为是残酷无情的。他们手拿公文,假借皇帝的命令(手拿文书口称敕)用不值钱并且没有什么用途的纱绫强买老
5、翁一千余斤的炭,而老翁是要指望这一车炭钱活命的(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宫使根本就不管老翁的死活,他们的行为和强盗没有区别。【解析】6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由“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知,正是“夜来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节,身上只穿着单衣的老翁照理应该盼望着天气和暖起来,可是他却巴望着更冷一些,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由“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中“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表达出作者对宫使的厌恶和憎恨;由“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可知,本诗多处使用对比的手法
6、,表现了卖炭翁的悲惨不幸,也表现了宫市的强买掠夺。通过对比手法,体现出“苦宫市”的主题。7本题考查对市局内容的理解。“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而老翁是要指望这一车炭钱活命的,他们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体现了宫使的残酷无情。8C9甲10 “教”与“学” 教学相长/学学半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且先于学/问与学,相辅而行者
7、也【解析】8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其:表推测,估计,大概/代词,那些/句首,表加强诘问语气;B.道:名词,道理/名词,道理,方法/动词,说;C.食:动词,吃/动词,吃/动词,吃;D.寡:形容词,少/形容词,少/老而无夫;故选C。9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甲】句“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的意思是: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不是“知道了自己的贫穷困苦”。故选【甲】。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虽有嘉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
8、真知的道理。【乙】文则侧重“学”与“问”的关系,指出了“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的关系。文章最后也指出“问且先于学也”的关系。据此可填写作答。【参考译文】【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
9、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尚书不是说
10、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尚且在“学”的前面。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保尔拥有并坚守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确立了自身的价值标准。虽然战争使保尔双目失明,行走不便,但他在理想的支撑下忍受巨大痛苦完成了小说创作,跟随着心中的理想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见,“理想和目标确立了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也成为人们毅然前行的巨大动力。”【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有共同的目标求取真经,他
11、们执着前进不畏艰险,一路斩妖除魔,克服艰险,三借芭蕉扇将火焰山的火熄灭,用火眼金睛辨别白骨精,收服青牛怪,降服蝎子精,辨识真假美猴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师徒四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为了不让妖孽为祸人间,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他们怀赤诚之心上路,取真经归来,他们用理想和目标确立了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成为前行的动力。12C13乡村振兴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从2000-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一直远低于城镇居民(年份或者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怎样;比较的结果)。或者:从2013-2016年间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率持续下降。(意思对即可。)14政策支持(国家支持、政府支持)、发展旅游业、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6 20雪孩子初读感知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