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4 刷子李 名师教学设计.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4 刷子李 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14 刷子 名师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14.刷子李【课前解析】关注语文要素:与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的片段不同,本课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课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刷子李的动作、外貌、语言,以及徒弟曹小三的举止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除了可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还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课后题依然围绕着“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进行设计。第一题引导学生感受主要人物刷子李的特点。第二题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具体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关注作者、作品:冯骥才,中国知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2、,本课选自这本书。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关注策略指导:刷子李一文语言通俗,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体会方言的情趣盎然,简洁传神。教学时,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作者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展开教学,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人物描写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图示、填空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理解、体会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关注学法指导:在学习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时,学生已经分别
3、了解了三个片段中的人物特点,以及作者在呈现这些特点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细细品味,体会正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进而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揣摩语言,学习语言的运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课文是如何表现出刷子李的特点的。侧面描写的视角突出曹小三在文中“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半信半疑不信深信不疑”。一个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使刷子李的绝活得到了一次次渲染,紧紧抓住读者,起到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教学目标】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字,会写“粉刷、师傅”等17个词语。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刷子李的特点。3.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
4、、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教学重点】1.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2.了解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师傅”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2:1.谈话揭题: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
5、天,我们将结识一位不一般的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刷子李)(设计意图:以孩子们在课文学习中刚刚了解的人物作为切入口,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2.交流解题:“刷子李”是一个人的绰号。从这个绰号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预设1:人们可能是因为他的职业而起的绰号。预设2:“刷子李”可能是人们对他的爱称。3.引发思考:像这样会粉刷的人里有很多姓李的人,这些人都能称为“刷子李”吗?为什么叫他“刷子李”呢?他又“特殊”在哪呢? 预设1:可能他刷墙的技术很高。预设2:因为他的技术好,人们特别喜欢他。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是不是像同学们猜测的那样呢?4.简介
6、出处:出示课件3:(设计意图:交流解题中引出今天学习的课文刷子李出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使孩子们对此课的出处增加了一些了解,也为后面课外读物的推荐做好了铺垫,拓宽了孩子的视野。)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冯骥才,中国知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上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冯骥才的珍珠鸟这篇课文。6.简介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介绍写作背景: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刷子李选自冯骥才写的一本书,叫做俗世奇人,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出示课件6:1.阅读提示:请同学们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
7、读几遍。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10:1.字、音指导:教师引导: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生字词了,在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词语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师傅、包袱(出示注音),师傅的“傅”和包袱的“袱”课文中注的是本音,在词语中要读轻声,老师读两遍,请你像老师一样连读两遍,包袱的“袱”,我们还要注意它的偏旁是衣字旁。露馅儿的“馅”我们要注意右边下半部的笔顺。难堪的“堪”字最后三笔也要注意,撇、点、竖弯。2.词语解释:刷浆:用刷字在墙壁上刷石灰浆。派头:气派(多含贬义)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设计意图: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教师要灵活掌
8、握学生在认读、书写时容易出错的字,特别是轻声字的灵活运用。词语解释环节关注文中出现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天津方言的含义,建议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相机出示解释。)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过渡: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11:预设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教师追问:你从那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有高超的技艺呢?预设1:作者首先写出了他手艺之高。我是从“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句话看出来的。教师引导:不错,这句话,同学们找到了吗
9、?作者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刷子李的刷墙技艺十分高超了。这是从刷子李的角度来写的,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呢?预设2:我是从“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 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教师小结:作者不仅直接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还从从徒弟曹小三的角度写出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过渡:那么这篇课文的脉络就很清晰了,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我们了解到的内容,一起梳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把空白
10、的内容填充上去。出示课件12:2.理清层次。教师引导: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课文梳理的过程,看看能把这篇课文分成几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出示课件13:预设:第一部分(12自然段):简要叙述了有关“刷子李”刷墙绝活的传说,交代了刷子李给自己定的规矩。第二部分(311自然段):具体叙述了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外出干活的所见所闻。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课文内容,给文章分层,认识了一位刷子李,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预设1:我觉得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预设2:我认为刷子李是一个奇人。预设3:我觉得刷子是一个自信满满的人。追问:看来同学都很喜欢刷
11、子李,用了这么多赞美的词汇来形容他,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刷子李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预设4:奇。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出示课件14:小结:看来刷子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自信满满的刷子李、还是技艺高超的刷子李,我们可以看出刷子李其实就是一个平俗世界里的普通人,但是他满满的自信从哪里来呢?对,就从他的奇妙绝活里来。下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刷子李的“奇”奇在什么地方。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5:1.教师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作者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12、2.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6:一、比一比,组词语。浆( ) 缚( ) 蘸( ) 馅( ) 诈( ) 怔( )桨( ) 傅( ) 瞧( ) 陷( ) 作( ) 证(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 ( )身上有白点, ( )白刷不要钱。2.他( )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 )如同神仙一般快活。3. ( )刷子李技艺高超, ( )曹小三很佩服他。三、把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换成词语。1.班长说我的作文获奖了,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2.他的说法没有一点儿破绽,让人不得不信。(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反复品读重点句段,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技巧。2.感受人物形象,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