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巩固训练 第三单元 妙语雅思 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巩固训练 第三单元妙语雅思 2016 2017 学年 一语 文人 必修 巩固 训练 第三 单元 妙语 雅思
- 资源描述:
-
1、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横祸(hn) 呼吁(y)诞生(dn) 惶恐不安(hun)B.给予(j) 熨帖(yn)乳汁(zh) 言简意赅(i)C.赢得(yn) 羸弱(li)依赖(li) 戛然而止()D.罪孽(ni) 辜负()履行(l) 休戚相关(xin)解析:B项,“熨”应读“y”;C项,“戛”应读“ji”;D项,“相”应读“xin”。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秩序吝啬辩论渊源流长B.尊守自诩追溯宽宏大量C.羸弱朴拙惶恐言简意赅D.急燥分蘖相像归根结底解析:A项“渊源流长”为“源远流长”;B项“尊守”为“遵守”;D项“急燥”为“急躁”。答案:C
2、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是感谢和高兴。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A.反映而是但是B.反映就是但是C.反应而是尽管D.反应就是尽管解析:“反映”,把客观情况或意见、态度告诉上级。“反应”,事情发生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而是”,表选择。“就是”,表并列。“但是”,表转折。“尽管”,表条件。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
3、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解析:A项,“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意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答案:A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即代表思
4、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A. B.C. D.解析: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即”字连缀,是对的解说。答案:C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
5、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
6、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6.文章提出“
7、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孩子对于父母有着怎样的要求?_解析:第一段第二句话“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紧接着就对此做出了解释。答案:婴儿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到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7.“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一句中“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是什么?_解析:同“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相反的就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从反面的信息可以推知正面的信息。答案: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8.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对孩子各有哪些要求?_解析:在第二段中可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078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0秋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