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教学课件6.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习游沙湖一文记事说理、寓情理于叙述之中的写法。3.理解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态度,感受刘基关乎苦乐的旨趣。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连线作者。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末明初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文与宋濂齐名,诗与高启并称。其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
2、民间疾苦之作。著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均收入诚意伯文集。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探寻背景。游沙湖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文。本文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苦斋记选自诚意伯文集,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辩证的观点。文章末尾写到“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文短意丰,见解独特。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
3、练预习导读12345671.字音识记。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辨字组词。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3.通假字。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4.一词多义。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5.古今异义。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6.词类活用。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7.特殊句式。(1)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判断句)(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判断句)(3)覆之以茆(介词结构
4、后置)(4)岸外而臼中(主谓倒装)(5)燕坐于华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6)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判断句)(7)其槚荼亦苦于常荼(介词结构后置)(8)风从北来者(定语后置)(9)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判断句)(10)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介词结构后置)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游沙湖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作用是什么?提示:(1)“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这两句反用相和歌辞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句意,认为过去的就过去了,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情绪消沉低落。而苏轼认为过去的还有可能回来,老年人还可以回到少年时代,基调积极乐观,蕴含着一种
5、催人向上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前途的憧憬和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2)“休将白发唱黄鸡”化用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奉劝大家“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苦斋记开篇写苦斋及其坐落位置有什么作用?提示:开篇写苦斋为隐者之室,在匡山之巅,距龙泉之远,见山岩之陡,以此暗示苦斋环境险恶,使“苦”有了由来和着落。3.苦斋记写了几种物性之苦?有什么用意?提示:写了草木性苦、蜂蜜味苦和小鱼肉苦。第二段文
6、字由第一段末句“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生发而来,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由来,暗示苦斋主人有甘于苦境的高洁情怀。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剖析: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词,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漫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