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西安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 资源描述:
-
1、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文如其人”是中国非常流行且流传历史悠久的表述,包含两种内涵: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道德品质相一致,风格是道德的外显。在这种意义上,人们常将道德和文章并称,认为立身和为文不可分离。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性格、气质、才情、学识、情感等相联系,风格是作者个性的自然流露。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西汉扬雄也在法言问神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这成为后来品评书画、司法笔迹鉴定的理论依据。此后,王充、曹丕、刘勰等人也多以不同的视角和
2、话语鲜明地标举和阐扬“文如其人”这一观念。明代冯时可在雨航杂录卷上说得更加不容置疑:“九奏无细响,三江无浅源,以谓文,岂率尔哉!永叔侃然而文温穆,子固介然而文典则,苏长公达而文道畅,次公恬而文澄畜,介甫矫厉而文简劲,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这就是著名的“文如其人”论断的明确出处。 作者的个性给作品灌注了生气,作品中总要渗透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情绪、意志,总要打上作者自己人格上的印记。“文如其人”在这个意义上是值得信任的批评戒条。从主观方面而言,作品的风格就是作者在感受、体验、表现社会生活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个人特征。其中,时间是性格定型的关键因素,这种通过时间积淀下的性格特征产生的行为惯性,是短时
3、间内无法完全改变的。文风的形成与人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是一个人生活阅历实践同一进程的产物,两者互相影响,具有相关性,自然可能导致文如其人的现象。尽管作者所言之物可以饰伪,但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性。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李白敢于在皇皇朝堂之上让皇帝宠臣高力士亲手为自己脱靴,而读者在展读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生宣言,焉能不为他的人文如一拍案叫绝?一个人既然要为文,甚至是有些难以使其文不如其人的。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作者的人品与文品是统一的。 “文如其人”有其真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文以行立,行以文传”等等,都说得不错。但我们不能据此在人与文之
4、间划等号,天真地认为文即人也。在“文如其人”一语中,这个“如”毕竟是个“模糊概念”,而不是等同。人与文之间、心与言之间并不本质地存在着同一性。有德者不必有文,有文者不必有德。或者更直接地说,文字驱遣与道德修为虽然不能说截然两途,但并非可以淆然相混的,心言分离、人文相背的现象亦复不少,两者并没有必然关系。明代大奸严嵩窃权罔利,构结祸乱,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但是他的铃山堂集中也不乏“晚节冰霜恒自保”这般“清峻”的诗句,俨然一副重节尚义的面孔,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竟出自一个滥施淫威、贪赃枉法的奸相之手。这种“文行两途”的现象无疑是对“文如其人”提出了诘难,而且这一诘难是难以反驳的,因为事实胜
5、于雄辩。即使我们有一百条“文如其人”的证据,只要有一条文不如其人的证据,那么“文如其人”的论断也没法成立,亦没有办法准确地应用于历史考据学中。(摘编自张世明文如其人乎:人格观念与中国考据学方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如其人”在中国流传的历史非常悠久,直到明代冯时可在雨航杂录中才明确这一概念。B.与王充、曹丕、刘勰等人看法一致,扬雄也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文如其人”的观念。C.由于时间积淀下性格产生的惯性行为,所以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一个作者的作品风格。D.“文如其人”中的“如”字模糊了“文”与“人”概念的等同,据此不可为二者划等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
6、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阐释“文如其人”的内涵,是以作者道德、个性与文章风格的关系为立论前提的。B.文章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有力阐释了作者关于“文如其人”的认知和思考。C.文章既肯定了“文如其人”的真理性,又指出了其局限性,论证辩证而严密。D.文章以严嵩为例,论证了“文如其人”的论断是不可信,历史考据学也是不可靠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品的格调会流露本性,尽管作者所言之物可以装假,但始终掩盖不了文品与人品相统一的事实。B.文如其人的内涵一是风格与道德的统一,道德外显而成为风格,因此,立身和为文密不可分。C.刘勰提出的
7、“世远莫见面,觇文辄见其心”的见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如其人”的观念。D.简单地根据“文如其人”的观念去推断作者的道德或个性特征是轻率之举,可能会掩盖真实。(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显然,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后来大家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钱穆提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马一浮也指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
8、名为国学。”这是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长期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所涵蕴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历了内涵收缩的过程。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为此,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节选自刘梦溪国学辨义)材料二: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
9、。事实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都属这个范畴。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这个道理属常识范围。以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中。其中有不少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外。最近听一位领导说,他在新德里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这足证中华智慧已深
10、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感到骄傲的。所有这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节选自季羡林谈国学)材料三:究竟何谓国学?国学内容究竟何指?又该如何理解?迄今仍众说纷纭。理解的歧异主要表现在国学内容究竟指何方面。吕思勉说:“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吕思勉对国学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而在这方面是有深意的。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
11、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虽然就国学本身而言,吕思勉并未讲得分明。(节选自姜寿田国学概念的提出与辨析)4.下列对材料中“国学”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马一浮将“国学”揩定为六艺之学,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B.季羡林认为“国学”要放在古今中外框架下考察,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C.胡适对“国学”概念的界定过宽过泛,事实上已造成了“国学”概念的流失。D.吕思勉指出“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12、分)A.刘梦溪认为,与胡适不同,钱穆和马一浮将国学和中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使国学概念变得明确,尤其是马一浮的国学定义。B. 姜寿田认为,吕思勉虽然没有明确界定国学概念,却强调国学与西学有相通之处,从而反击了以西学取代国学的主张。C.总体而言,三则材料对于国学概念的阐述各有侧重,也可互补,国学既是本国有的,也与世界相通,封闭中有开放。D.季羡林指出,国学虽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学虽然诞生于中国,但照样能够影响世界。6.试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捧 角 聂鑫森湘楚市是座
13、千年古城,人们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是看戏。本地的剧团不少,京剧团、昆曲剧团、湘剧团,演出总是座无虚席。各个剧种的大腕名角,又各有痴迷的追捧者,自矜为票友。同尊一个名角的票友,便组合成票社。古城的票社有多少?不知道。但此中人数多、声势大的,人们还是耳熟能详的,比如风云票社。风云票社追捧的是京剧谭派老生宫商羽。只要有宫商羽的戏码,票友们就会互相吆喝着买票进场,然后是一个“好”接一个“好”地叫得声嘶力竭。因此,有人讥讽风云票社是疯子票社。社长雷宏生听了哈哈大笑,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也是疯子,这才相配。”雷宏生自小就爱看谭派戏。宫商羽的爹也是谭派名老生,雷宏生觉得宫商羽更胜一筹,比如四郎探母“出关”
14、一折,饰杨四郎唱“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他爹唱时拉一长腔,宫商羽改成急促的短腔。有人问好在哪里,雷宏生说:“此时此刻四郎探母心切,行色匆匆,唱长腔就显得悠闲,不合情理。”“雷爷,你是真懂戏!”岁月如流,雷宏生年届古稀了。宫商羽从十八岁唱红,已是花甲之人,该退休了,便向剧团领导递交了退休申请报告。雷宏生听说后,立马领着几个人去劝阻。“宫老板,你功夫扎实,还可以唱个十年八年的,你不能冷了戏迷的心。”“雷爷,感谢各位多年来的呵护。我自感年岁不饶人,嗓子有时就吃力。四郎探母中坐宫一折,唱叫小番的嘎调要翻上去就不容易了,心里犯怯。”“宫老板,你放心唱,我们在台下观场哩,武捧和文捧都不弱。我想,剧团领导
15、也不会让你退休,那会影响票房收入的!”宫商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初夏时节,古城忽然沸腾起来。从北京和沈阳,邀请来两个京剧团,加上本地的这个,轮番演出谭派老生戏。请来的两位老生五十岁上下,都很有名。三个老生聚在一块,就有点打擂的味道。而且采用了一个新办法:将谭派名剧的戏码书于小纸条上,摸到什么戏码就演出什么。宫商羽摸到的纸条上,写的是四郎探母,而且是第一场演出。雷宏生欣喜欲狂。这剧目宫商羽几年不唱了,他们要好好过一回戏瘾!对于捧角,雷宏生胸有成竹。一是动员多买票,分坐几个区域;二是在关键处叫“好”,声音要齐整有韵味,这叫武捧。雷宏生看熟了宫商羽的戏,知道何处会出彩,但他特意交代,“叫小番”嘎调往上
16、翻时,“小”字出口就要齐声喊“好”。至于文捧,票社中有多个笔杆子,宫老板演出结束,马上写观后感发微信群,趁热打铁,让舆论先声夺人。雷宏生特意打电话给宫商羽:“宫老板,你就铆足劲登台吧,湘楚城的戏迷们会为你摇旗呐喊,尽可放心!”这一晚的四郎探母,果然光彩照人。主角宫商羽如明月当空,光华四射;配角表现不俗,如群星拱月,相映生辉。风云票社的票友们,分坐于各个区域,叫“好”声此起彼伏,如波涛相逐,惊天动地。当宫商羽在“坐宫”一折中唱道:“扭转头来叫小番”“小”字刚出口时,坐在正中头排的雷宏生便放开喉咙大喊一声“好哇唔!”这是他与大家预约的信号,于是剧院各个区域也跟着叫起“好”来。原来“小”字后的“番”
17、字,要笔直地喷射上去升至高位,但在一片叫“好”声中,谁还听得出来?更何况雷宏生的叫“好”,是最正宗的腔儿,“好哇唔”,提的是一口丹田气,韵味足,懂行的观众又为他的叫“好”而叫“好”,这场面真是八面威风!第二晚和第三晚的戏码,是北京和沈阳的两位老生,到底是名角,都各有高招,让戏迷们得到了最大的愉悦。第二轮演出时,宫商羽忽然病了,由他的学生、三十岁的毕敬宫替代出演。雷宏生有些遗憾,但带领风云票社的老少爷们,视同宫商羽登台献艺,武捧和文捧照样做得严丝合缝。毕敬宫到底出自名师门下,唱、念、做、打,颇有乃师风范,是个有出息的角儿。为期一个月的谭派戏集中展演,在戏迷的狂欢声中落下了帷幕。宫商羽写了一封致谢
18、信,发在风云票社的微信群里。他说:第一晚演四郎探母,“叫小番”的那个“番”字,其实没有唱上去,年纪大了嗓子不争气。你们用叫“好”声为我遮掩过去,旁人不知,我却有自知之明。故向剧团领导力荐小毕代替我出演之后的戏码,他应该做到了不负众望。谢谢诸位多年来对我的抬爱!我已下定决心退休,但仍会去做培养青年演员和普及京剧的工作。我相信今后,你们会满怀爱心地呵护毕敬宫这一辈青年演员!雷宏生读信后,满眼含泪,禁不住大喊了一声:“好哇唔!”7.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湘楚市的票友结成票社,在众多票社中,数风云票社的人数最多、声势最大,为人们所熟知。B.雷宏生说:“唱戏
19、的是疯子,看戏的也是疯子。”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古城浓厚的戏剧氛围,既有热爱戏剧的艺术家,也有痴迷戏剧的“粉丝团”。C.小说情节设计独具匠心。如第段“摸纸条定戏码”这一情节的目的是增加三方打擂的新鲜感和紧张感,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张本。D.本文的语言风格多样,表现力强。整散结合,历史文化气息浓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效渲染了古典戏剧的氛围。8.第和段三次出现“好哇唔”,作用有所不同,请加以辨析。(6分)9.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雷宏生,有人说宫商羽也是主人公。请结合全文,就此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
20、。魏明帝太和二年夏五月,吴王使鄱阳太守周鲂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方所闻知者,令谲挑扬州牧曹休。鲂曰:“民帅小丑,不足杖任,事或漏泄,不能致休。乞遣亲人赍笺以诱休,言被谴惧诛,欲以郡降北,求兵应接。”吴王许之。时频有郎官诣鲂诘问诸事,鲂因诣郡门下,下发谢。休闻之,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鲂;帝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秋,八月,吴王至皖,以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亲执鞭以见之;以硃桓、全琮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以击休。休知见欺,而恃其众,欲遂与吴战。硃桓言于吴王曰:“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厄,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
21、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时!”权以问陆逊,逊以为不可,乃止。逊自为中部,令硃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馀,军资器械略尽。初,休表求深入以应周鲂,帝命贾逵引兵东与休合。逵曰:“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于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获吴人,言休战败,吴遣兵断夹石。诸将不知所出,或欲待后军,逵曰:“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吴人望见逵军,惊走
22、,休乃得还。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初,逵与休不善,及休败,赖逵以免。九月,长平壮侯曹休上书谢罪,帝以宗室不问。休惭愤,疽发于背,庚子,卒。帝以满宠都督扬州以代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吴侵淮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B.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厨/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 C.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厨/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
23、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 D.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厨/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牧,是“管理人民”之意,州牧是一州之长,扬州牧即扬州最高的行政长官。B.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C.表,中国古代官员向上级或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主要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D.宗室,皇帝的宗族,常以与皇帝父系的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吴王想让山里为曹魏知晓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