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二单元第7课夜归鹿门歌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第7课夜归鹿门歌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笔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美字体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赏美
2、文布衣诗人孟浩然依稀暮霭,恬淡朦胧。横床林下,大道逍遥。一片充满情趣的山林,流淌着大自然悠悠的天籁;一座远离尘嚣的村庄,是骚客雅士返璞归真的精神乐园。诗人之美,不仅仅是向世人展示出其作品如何的抑扬顿挫、滔滔不绝和作者身姿如何的神釆飘逸、气宇不凡;诗人之美,更应该体现出诗人的爱与诗人的道德之间一样的美。“俱怀鸿鹄志”的孟浩然,既不是一位纯粹“为隐居而隐居”的人物,也不是“为仕途而 不遗余力”之士,他的人格魅力确为时人所倾折。孟浩然这个人布衣一生,身世简单,但总让后来人捉摸不透。比如他的隐居问题,有人说他是为隐居而隐居,为一种精神追求、效法古人而隐居,有人说他的隐居是一种姿态,是为出仕造声势;有人
3、说他考进士落第,不得已而隐居。对孟浩然来说,为社稷出力和建立个人功名是一致的。因此,他落第不落人格,希望得到举荐,但绝不巴结钻营。在王维府中,偶遇皇帝,皇帝让他诵诗,他那么多好诗不诵,偏诵岁暮归南山:“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惹得皇帝很不高兴,说,朕何曾抛弃你?你自己不求官,怎么竟诬枉我呢?得罪皇帝,可谓自断仕途,想来不是出于冒失,而是天性使然。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的达官显贵如张九龄等有来往,和王维交谊最深,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李白的赠孟浩然如行云流水般表达了他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
4、,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王维曾画孟浩然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这一改,就成了历史的永恒。【课内挖掘】错失良机的孟浩然孟浩然40多岁时才到京师游历,他曾在太学作诗,满座宾客都感慨佩服,无人能及。一次,大诗人王维邀请他到内署,忽报唐玄宗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显示自己才华的时机,但孟浩然却惊慌地躲到床底下。王维实话实说,玄宗大喜道:“我听说过这个人,但从来没见过,他为什么要害怕得躲起来呢?”下令叫孟浩然出见。这原本是能让他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但他又没好好把握。当皇帝问他的诗时,他朗诵的又是怨天尤人之诗,到了“不才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15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