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类型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62431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92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词两首 课时 作业 解析 新人 必修
    资源描述:

    1、必备知识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薜荔”是古诗文中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随波逐流,在_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斜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扶摇直上,_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袭击,也不能撕扯分

    2、离它们。()。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司空见惯寂静坚强心驰神往B层出不穷寂寞坚强爽心悦目C司空见惯寂寞坚韧心驰神往D层出不穷寂静坚韧爽心悦目答案C解析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文中说“薜荔”这一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寂静:没有声音,很静。此处强调薜荔生长的一种环境,用“寂寞”更恰当。坚韧:坚固有韧性。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此

    3、处强调藤条的某种品质,用“坚韧”更恰当。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爽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文中是指诗歌描写生动,不是指眼前景色美好,故用“心驰神往”更恰当。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薜荔抒情。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答案D解析原句的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修改的关键是把句子的逻辑关系理顺。A、B两项

    4、,“身处逆境”包括“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的情形,不能并提。C项“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的说法绝对,且“仕途不顺”与“怀才不遇”有交叉,不合逻辑。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B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答案B解析上文已经交代“夏天来了”,这里就不要再说“夏日”,排除A项。上文说了“风雨雷电”,这里说“天气晴朗”;先说阳光照射,后说仿佛彩霞,这样更符合逻辑。故选B。4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

    5、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答案A解析B项断鸿:失群的孤雁。C项脍:把鱼、肉切细。D项封:筑坛祭天。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答案B解析B项是比喻。A项用“烽火”代指“战争”。C项用“金戈铁马”代

    6、指“精锐的部队”。D项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6请为横线处的文字排序,只填序号即可。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个特点,是广泛地引用各种典籍和前人的语汇及历史典故。_。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与词人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故有人批评辛词“掉书袋”灵活用典可以以古喻今以辛弃疾的才力当然更多人则认为大多数用典都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但有时却容易产生生硬、艰涩、难懂的问题开阔和提升词的意境及空间答:_答案7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

    7、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答:_答案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宋高宗赞许的情况下写出的。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两句,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三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三句,把词人的情感推到最高潮,写年华老去,国事飘摇,北伐无期,夙愿难偿。故意

    8、只用东晋桓温语典之上句,只言树,不说人,却更见人心之悲切。(4)英雄泪尽美人巾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现为:“_,_,_?”(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_,_,_”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喻,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答案(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3)可惜流年

    9、忧愁风雨树犹如此(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7)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8)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鉴赏诗歌的手法之用典追源课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借古讽今,紧扣题目“怀古”。全词用典虽多,却都贴切恰当。通篇由古人古事组成的用典,毫无堆砌之感,反而使得词中主人公的形象丰满生动,思想内容深刻博大,用意深沉含蓄。(具体典故详见“文本精准导读”部分)对接高考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即在古诗词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来表达词人的思想

    10、感情。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凝练生动、含蓄蕴藉,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般来说,用典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借用历史故事,曲折委婉抒情,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不仅使文字经济,而且还能避免直说,有“正用”和“反用”两种。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上片回顾了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事迹,虽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怀抱,但那种想要效仿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去干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已隐然透露于字里行间,属于“正用”;下片引用南朝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借古讽今,提醒统治者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并通过今昔对照,表达了对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11、,属于“反用”;结尾以廉颇的典故自比,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为朝廷所用的激愤,也属于“正用”。这些典故用得中心明确,贴切自然,既切合北固亭之地,又切合词人主张北伐而又反对轻率北伐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恰当地传达了词人壮志犹存、报国无路而深感悲愤的复杂情绪,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二)化用前人诗句,营造美妙意境,也叫“用句”。可以直接引用前人的现成诗句,如毛主席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也可以在原句的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12、长天一色”一句,就是由庾信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用而来的,王勃更换物象,以动静结合、时空融合的方式,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具有立体感的江南秋景图。诗人在作品中用典,肯定有其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目的就在于借典抒怀、借古喻今。因此,鉴赏古诗中的用典,首先要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其次要了解它和诗歌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密切关系,明确用典的作用。答题时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找出诗词中用典的地方。2对典故进行具体分析。3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13、即时对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三句词。答:_答案这三句词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面对南宋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抵抗的政治态度,词人援引廉颇的典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自己希望被朝廷任用,继续为国杀敌立功的悲壮、苍凉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14、悲哀之情。(2)这首词中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请加以赏析。答:_答案本词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即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告诫;对“佛狸祠”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词人最后以廉颇自比,实际上是他自己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之情。全词借古讽今,亦史亦论,结构上事事相连,环环相扣。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15、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晋人张翰思念家乡味美的鲈鱼,弃官回乡。词人借助这个典故,既写出了自己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三国时许汜买地置屋,被陈登、刘备瞧不起的故事。与上一典故合在一起,表达词人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桓温北征,途见自己栽种的柳树粗过十围,感叹而语:“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词人借助这个典故,慨叹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3阅读下面这首宋

    16、诗,然后回答问题。午枕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注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这里泛指神仙道术。欹(q):倾斜,歪向一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了梦中所历时间之长。B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C颔联写了野草

    17、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颇具深意。D“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在对比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答案D解析“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错,这句暗示了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答案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之情。首句既是写实,又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新法被废,如梦消散,诗人内心无比痛苦、惋惜。尾句则直抒愁情。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中间两联通过对野草、鸣鸠、旧蹊、新径、朱门、画楼的描写,阐释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之理。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欲把

    18、一杯无伴侣”,写出了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苦心情。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19、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B“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C“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D“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答案B解析A项化用李白蜀道难,有“对友人的担忧”,但并无“望其早归”之意。C项“儿女泪”几句是说:与其有像小儿女那样哭泣的时间,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以此过渡到后面作诗的好素材,一扫上片愁闷的心绪,并不是为了“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D项借用苏轼游赤壁的典故是表达荆楚一路风光的壮美,并无“人生短暂

    20、的感慨”。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运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下列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尾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答案B解析结合本诗题目“送子由使契丹”和苏轼兄弟的生平可知,苏轼兄弟与李揆非常相似,声名卓著,举世皆知,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故可推知,苏辙如果被单于知道自己家世第一,很可能被扣留。所以苏轼用此典,一是嘱咐苏辙切勿承认苏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二是暗含对远行弟弟的担心,希望他能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由此可知,A、C、D三项正确,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243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