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 统考 2023 高考 语文 全程 一轮 复习 第二 部分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 资源描述:
-
1、学案一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考查内容试题年份选文出处涉及的考点2021全国乙卷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文言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述文言翻译2021全国甲卷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文言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述文言翻译2020全国卷宋史苏轼传文言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文言翻译2020全国卷宋史王安中传文言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文言翻译2020全国卷晋王彪之传文言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文言翻译选材特点2021年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一种新的体例: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体裁形式,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
2、之外又创立了一种新的体裁,从而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所选文字,传主都是忠心为国、骨鲠有节的人物。篇幅一般控制在600字左右。2020年阅读材料均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作品。传主多为骨鲠有节、忠直爱民、治政有方或力主改革,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如苏轼、王安中、王彪之、贾谊、商鞅、吴起等。备考建议(1)强化基础,迁移联想。文言文的命题往往是“选文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因此,应该扎扎实实进行初高中语文教材文言基础的梳理与积累,熟而能化,联想迁移。(2)广泛阅读,拓展视野。加强课外阅读的广度,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历史掌故、政治制度、变法革新以及文化习俗、地理沿革等。(3)聚焦考点,强化训练
3、。以高考试题为样本,精选类似文章,针对训练。真题试做考前热身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
4、,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
5、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要词突破,初解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擢为大理少卿()诈冒资荫()诈冒事觉()天下无冤狱()鄃令裴仁轨()今仁轨坐轻罪()故令三覆奏()三覆已讫()虽情在可矜()决死囚者()犯恶逆者()试寻其状()竟不敢执奏()【教材VS高考】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手把文书口称敕(卖炭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6、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B抵极刑,抵刑即处
7、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祐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D魏征说,
8、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译文:(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译文:二、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
9、,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轨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
10、,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要词突破,初解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卿姑断其可否()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授敕俾行()【教材V
11、S高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对曰:“将以衅钟。”(齐桓晋文之事)()(2)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丹不忍以己之私(同上)()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同上)()使工以药淬之(同上)()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同上)()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584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