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年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三 WORD版含答案 2017 年人教版 语文 一轮 复习 讲义 现代文 阅读 第二 专题 考点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考点三探究传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及文本问题立足文本,深度提炼传记给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和价值选择,每一位传主的特立独行、艰难选择、个性风采都值得读者思考、借鉴。通过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能让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人生启示。传记探究题的探究点很多,有探究人物形象特点及其成功原因的,有探究标题意蕴和妙处的,有探究文本疑难问题的。无论哪类探究题,都是围绕传主进行的,都要审准题目,立足文本,植根文意,对文本材料“深耕细作”,扣问作答,分条陈述。探究点一:探究传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白纸上作戏,世故里写真
2、记连环画家贺友直舒靓芫2016年3月16日晚20时30分,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在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94岁。说起“泰斗”一词,先生生前特地翻过辞海:“哪里是泰山北斗啊,看了心就慌了,哪能敢当啊?画画的,够得上画家已经蛮吃力了,更勿要讲是大师来。”他认为自己只是画家,而且不敢是“专家”,只是在连环画方面的“内行”。有人曾形容,写老上海没人写得过张爱玲,拍老上海没人拍得过王家卫,画老上海没人画得过贺友直。先生说:“我不敢当。我是从社会底层出来的人,有直接的感受,所以大家觉得,贺友直画老上海有味道。”1938年先生初到上海,他先在亲戚开的小工厂做工,后在印刷厂做学徒,各行各色人等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
3、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那个年代的生活艰辛,工作乏味,他的乐趣是“一个月发一次零用钱,除去剃头洗澡,余下的钱逛一趟游乐场”。对身边人群、事态的观察,成就了他记录民生万象最原始的积累。先生说过:“我来自民间,所以我懂得斗升小民关心啥。”所以,他把老上海平民百姓的悲欢离合变成了连环画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展示了20世纪上海各行业人物的典型形态和表情,这“三百六十行”的连环画也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华君武先生称先生“目光如炬,观察人间万物”,冯其庸先生则称先生的“画笔实亦史笔”。抗战时期,先生印象中的上海是一席“畸形”的盛宴:穷人、富人、外国人,混在一起避难;戏院、餐馆、舞厅、妓院,各种纸
4、醉金迷的行当争先恐后地兴起。如今再没了那畸形的繁华,先生感慨道:“大环境不一样了,我们那时画连环画是当作饭碗的。1996年我的一个连环画展名字叫“谈情说爱”,情就是我对连环画的感情,爱就是我爱上了这碗饭。当时真的非常投入,画什么像什么,现在画什么都不像了,因为没有了那个生活底子。”他坦言:“现在艺术浮躁得很,不少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果说画里的作戏,是老先生独立于大众而创造,那么画外,先生则过着属于自己的真实人生,从不作戏给任何人看。任职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时,先生原来住在一个“容纳了108将的大办公室”。他不爱去那种划成一小格一小格的新式办公室,他比喻说“把人放进冰箱格子”一样,还为此画了一
5、张最没有人性的格局。1955年,先生一家搬进巨鹿路一间30平米的一居室。画画、见客、饮食、起居都在这里,真是“一室四厅”。屋子不大,打扫起来也不麻烦,家里不用保姆,先生吃的是老伴为他烧的饭,两老一个月退休金加起来,总也花不完。先生拍拍胸口,笑称虽然“买不起房”,但生活上“不差钱”,“天地之大,全在心中”。先生的生活中,自有一件顽皮可爱的事爱喝老酒。每天中午和傍晚两个时段,他定会“抿几口老酒”。这个习惯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老酒,是先生艺术创作的“生命口服液”。每每有熟络的学生去家中做客,总能看到这个老人惬意地抿酒,就像乘风凉画里的那位老爷们儿一样,“快活赛过神仙”。人世间到处都是歌哭与悲欢的
6、交替。在先生真性情的生活中,除了乐得自在,也有另一面。先生的画传贺友直自说自画,就说到过一些关于特殊期间的事情。两年都待在牛棚中,先生始终惦记着家人和孩子们。一次,妻子给他带来一罐辣酱,怕别人看出里面放了肉,就把肉丁切成了肉末。先生看着这些为他精心准备的食物,想着自己无法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们,他忍不住地嚎啕大哭。从牛棚出来以后,先生回家头一桩事就是坐在家中餐桌上,喝老伴为他温的酒。三个幼小的女儿就围在桌边看他吮酒。画到这幅画面,先生忍不住泪如雨下。家庭圆满,儿孙绕膝,有如此的温情,只怕每一个尝过人情冷暖,看过世态炎凉的人都会情难自禁。饶是到了作戏之外的地方,至于世故已淡的时刻,先生依然有牵挂的
7、事情连环画。他是谦和的,会非常认真地说自己“思维枯竭了,最近画不出了”。在说这话时,他已经获得了“终身成就奖”,但他依然走在“让自己的艺术水平更为精进”的道路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连环画由盛转衰,渐渐失去了昔日的热度。随着国画、油画等画种的价格节节攀升,甚至有“画面以尺定价”的,不少连环画家纷纷转向那些领域。先生却始终坚持自己,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我们知道,他的傲气不那么锋芒毕露了,但风骨犹存。他一生为人正直,率真而达观,冷眼给了是是非非,豁达给了坎坎坷坷,固执给了画画描描。对大众他从来都说自己只是“一个画匠”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的顶峰。(摘编自传记文学,有删改)1.在你看来,什么是真正的
8、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加以探究。答:_答案真正的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因对自己的产品永不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挚爱、谦虚平和、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精神。热爱本业,钟爱连环画。贺友直把画连环画当作饭碗,挚爱连环画。谦虚平和,坚持不懈。贺友直从来都说自己只是“一个画匠”、一个画家,而且不敢是“专家”,只是在连环画方面的“内行”;不少连环画家纷纷转向国画、油画等领域,但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精益求精,做到极致。虽然贺友直会说自己“思维枯竭了”,但他依然走在“让自己的艺术水平更为精进”的道路上。有人曾形容,画老上海没人画得过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记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黄家驷黄家驷出身书香门
9、第,祖父曾任嘉兴府知府,父亲任盐运史,35岁时死于大咯血。他5岁丧父,5个叔伯亦相继因病早逝,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要当一名医生的志愿。少年时代,黄家驷不满足私塾的一点古文知识,13岁时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求学,后又投考天津南开中学。高一时,他竟提前两年以同等学力考上了门庭森严的协和医学院。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任外科住院医师。他曾说,“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1941年,他来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求学。黄家驷基础扎实,在导师指引下较快掌握胸外科技术,于1943年获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全美专家考试取得外科专家称号。留美期间,黄家驷还
10、担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每两周组织一次中国建设讨论会,立志学好本领,报效祖国。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黄家驷不为美国优裕待遇所动,放弃高薪聘任,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他迫不及待搭乘太平洋上第一班通航的美军运输机回国。三天三夜的颠簸飞行,在印度转机时行李丢失,但完整无缺地带回整套开展胸外科手术的器械设备。回国后,他一面在上海医学院执教,一面在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从事胸外科的创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与上海第二医学院和上海市南洋医院协作,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并亲任院长。多年来,虽然担负重要的行政工作,但总是坚持在医
11、疗第一线。他行医近50年,亲自为数以千计的工人、农民、军人及领导干部做过手术。黄家驷非常重视医学教育事业。1959年,他在北京创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这是我国唯一的八年制医科大学,先后担任校长、名誉校长,亲自主持研究决定了建校方针、教学计划以至校舍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等问题。现在国内的一些知名的胸腔外科专家,像石美鑫、苏应衡、钱中希、林尚清、钱定一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培养和指导。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北京协和医院著名胸外科医生方国栋回忆了一件往事:1970年夏天,毕业分配去向宣布后的一天,黄老师带我到他在外交部街的家里。知道我添置行装有困难,毕业分配后也不再回上海家里而直接赴西北,年逾花
12、甲的黄老师亲自爬上闷顶子,递出一只旧的藤条箱说:“这个箱子你拿去,做你去西北的行装。”尤为珍贵的是,黄老师还找出人民卫生出版社留给他的、由他主编的外科学(上、下)和外科学各论送给我。黄老师还在每本书的首页都写上“国栋同学批评指正”,并签上他的名字“家驷”。知道我酷爱读书,他殷切地期望我到西北后坚持自学下去。带着黄老师赠送的这些无比珍贵的教科书,肩负着黄老师的教导和希望,我来到了当年的古城武都。正是黄老师这种深藏的关爱之心让我在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倍感温暖而不气馁。“如何使祖国的医学事业尽快发展,这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黄家驷是知行合一的医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许多新兴学科。1
13、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确定生物医学工程学为一门独立学科。黄家驷以极大热情担负起新学科的筹建工作。他各处奔走,拟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发展规划于1979年在重庆召开会议,成立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他被任命为组长。晚年的黄家驷虽退居二线,仍精神饱满地专注于医学事业,争分夺秒地笔耕。由于外科学要大量充实内容,再版将成为大型外科参考书。他日以继夜查阅文献,先写成胸部损伤一章作为蓝本,赶在5月份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召开外科学编委会讨论第四版的编写计划。5月13日他按时出席了全国政协会议,5月14日主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会,在赴会途中因心脏病复发与世长辞,终年78岁。黄家驷逝世后,外科学编委会决定由吴阶平
14、、裘法祖两位教授继续他的主编工作。为纪念黄家驷对发展外科学的卓越贡献,编委们一致决定此书定名为黄家驷外科学。中华医学会追授予黄家驷“胸心血管外科科学进步贡献奖”以表彰他一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突出贡献。相关链接黄家驷,江西省玉山县人,生于1906年,1933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45年在上海创建胸腔外科,他主编的外科学等著作,促进了我国外科学的发展,是我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文革”中,他因“复辟旧协和”挨批;过后,他竭尽全力于医大的复校和老三届学生的成长、回炉、招研和放宽考研的年龄限制等,以及后来开展国际交往,学术交流,送出来
15、、请进来对学生、同事和朋友,他都是尽其所能,有求必应。2.“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黄家驷在治学、行医和处世等方面堪称楷模。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就以上三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治学当如黄家驷,面向世界,不断超越。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年轻一代更应严谨治学,以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济世担当金钱名利无法成为成功的内在驱动力。行医当如黄家驷,生命不息,仁心不止。只有心系人民的福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在各自领域不断进步与发展。志存高远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是攀登事业高峰的必要条件。处世当如黄家驷,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只有将自己的
16、专业知识和技能深深扎根于脚下这片热土,你的人生才会焕发异样的光彩。探究传主身上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主要有以下角度及其探究策略:1.探究传主的人格魅力(思想品质)等。这类探究,同前面的信息筛选概括区别不大,但它要求对文本材料“深耕细作”,化事为理,多角度多层面地概括、评价。2.探究传主成为伟大人物、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这类探究,也同前面的原因信息筛选概括差不多,多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入手探究。主观原因多从个人的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角度考虑;客观原因多从社会的时代特点和别人的帮助等角度考虑。3.探究传主身上蕴含的时代精神。这类探究,首先应联系时代和社会特点,看看当今时代的主流精神是什么,然
17、后从文本中找出能体现这种精神的传主材料加以分析。如前面第1题就属此类。4.探究传主给人的启示。这类探究,俗称启示类探究,先要全面梳理传主的成长经历,感悟其心路历程。注意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因素对人生发展的意义。进而抓取最能反映传主精神实质和人生价值、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材料进行分析,看这些典型事实对传主发展的积极作用。再由对传主的特点和事实材料的分析,归纳出能体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关键词语。对传主其人其事,抽象化概括,提取人生哲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获得个性化理解;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分析其现实意义。
18、必要时可以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本,联系社会分析这种品质对他人、时代、社会的意义及影响。探究点二: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草婴:一生只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赵兰英草婴本姓盛,名峻峰,草婴是他1942年发表第一部文学译作老人的笔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婴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这首诗,这个笔名伴随他一生。草婴就像一棵生命力顽强的草,一生数次遭遇厄运,但他一次次闯过来了。支撑他闯过难关的是什么?是他品格中造就的坚韧和执着,是他内心充溢的从容和淡定。14岁那年,草婴考上上海的雷士德工学院附中。这是英国人办的一所学校,主修英语。可是草婴不满足,还想再学一门外语
19、。那个年代的中国,苏联是进步、光明的象征。草婴看到一些关于苏联的通讯报道和文学作品,非常兴奋,由此产生强烈愿望:学好俄语,把它们翻译过来,让更多的人对这个新兴的国家有更多的了解。在一次社会活动中,草婴认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姜椿芳。姜椿芳是一个俄文通,知道草婴在学俄文,便热情地给予辅导。1941年8月,上海地下党和苏联塔斯社主办的时代周刊出版,主要登载有关苏德战争的电讯、特写、通讯、述评及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姜椿芳是这份刊物的实际负责人。那时,上海没有几个人懂俄文,姜椿芳就让草婴为时代翻译一些稿子。草婴有点儿不自信,姜椿芳鼓励他:“翻翻就会了,你翻好后,我来校阅。”在姜椿芳这位大翻译家、出版家、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663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