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 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 第2课时教学课件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15. 子书 课时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5.诫子书第二课时课文细读品味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课文细读品味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作者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作者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课文细读品味3.作者围绕学习
2、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的关系如何?此题可用定向分析归纳法。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课文细读品味4.从全文看,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1.重难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那么“俭以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8、杨子荣借题发挥|语文S版 (共22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