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48 正确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48 正确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含解析 2018 届高三 语文 难点 突破 100 48 正确 解答 分析 概括 作者 文中 观点 态度
- 资源描述:
-
1、难点48 正确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对于“分析概括题”,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体阅读,学会筛选。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然后将选项列出的“观点和态度”与“文中的观点态度”加以比较,如果题干要求选正确的选项,则选两者吻合的;如果要求选错误的,则选两者不相符合的。2整体感悟,学会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通过人物、事件、描写、议论、抒情来表现出来的,因此在阅读时,要从人物的言行、某一事件的叙述、某一事理的说明中,在领悟分析综合的基础上
2、,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相互比较,从而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3圈圈点点,学会推断。考生要学会边阅读材料边分析揣摩边圈点文中能体现作者对人物、事件观点态度的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或夹杂在叙述之中,或隐含在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之中,或隐含在议论性文段中,其中以评论性文段居多,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4处处留心,避开陷阱。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标准是准确性、全面性和完整性,因此,考生要仔细推敲选项,逐一排查,看其中是否存在以偏概全、绝对化或故意夸大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等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苏 洵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
3、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而尹公亦失势,奔走于小官。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则已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
4、之,何伤?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
5、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原文有删改)【注】执事:指欧阳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与范公、富公、余公、蔡公都被贬谪到各地的时候,作者的道德学问还未修成;当他亲眼见到这些事情后,就经常怀抱忧愁仰天叹息。B作者认为,以前众多的君子因有好人推举才被朝廷任用,所以只要世上有好人,自己就可以修好心性使道德学问有所成,等待任用。C作者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一直到二十五岁才知道读书;此时,他明白自己年纪大了,于是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总是认为自己的学问差得太远。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曾经烧光以前写
6、的几百篇文章,整天阅读论语孟子以及韩愈等圣贤的文章,久而久之书读得越来越精,胸中豁然明朗。【答案】C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考生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的原则:一是概括要完整、全面,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二是概括要准确、恰如其分,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2018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秋季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
7、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975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课堂讲义)课件-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3断句需抓五类语言标志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