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案:23 《孟子》二则.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 2018 语文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23
- 资源描述:
-
1、23孟子二则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疏通文意。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同学做正确选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目标1、2、3。指导法、分析法、积累法、质疑法、鉴赏法。投影仪、多媒体相关课件。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孟子一书中语言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比喻来说理、辨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孟子二则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县)
2、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政治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行王道”“性本善”。孟子还主张和平,反对战争。2生难字词(1)字音死亦我所恶(w)不辟(b)乡(xing)妻妾(qi)一豆羹(gng) 弗得则死(f) 蹴尔(c) 不屑(xi)(2)词义【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由是】由于这个原因。是,指代上文反问的结果。【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本心】天性,天良。 【正位】中正之位。【淫
3、】使昏乱。 【得志】实现其志愿。步骤二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先听录音正音、划节奏;接着默读理解文意;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2.熟读课文,归纳论证过程。(1)鱼与熊掌舍鱼取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生与义舍生而取义所欲有甚于生则不苟得生(假设逻辑推理)所恶有甚于死则不辟患(正面论述)(2)“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即“义”)(举例论证)(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之见利忘义(即“不义”)(反面论述)(对比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丧失人的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