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兴化市高中语文早读材料 高二(上):第六周第四天.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兴化市高中语文早读材料 高二上:第六周第四天 2013 兴化市 高中语文 材料 第六 第四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六周第四天夯实基础1知识积累:什么是“十四行诗”?十四行诗(英文名“Sonnet”,传入中国时曾音译为“商籁体”),是流行于欧美的外文格律诗,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的近体诗。就像中国诗歌起源于古乐府歌唱,十四行诗也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歌剧演唱。因为音乐合律的需要,十四行诗的格律亦相当严密,某些地方(如对押韵要求)的苛刻程度甚至超过了中国古诗词。十四行诗起源于十三世纪、成形于十四世纪,最初的分段格式是“4+4+3+3”(指前半部分的两段各为四行、后半部分的两段各为三行),押韵格式通常是“ABAB,ABAB,DEC,CDE”或“ABBA,ABBA,CD
2、C,DCD”,一般每行有5个音步、10个音节(也有每行6个音步、12个音节的),每个音步由轻重两个音节组成,一定要求轻重读交替(酷似咱们中文诗词的平仄交替)。这种十四行诗的格式又称意大利式或“彼特拉克体”。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获得广泛的运用。意大利的诗人彼得拉克成了运用十四行诗体最主要的代表。他一生写了三百七十五首十四行诗,汇集成抒情诗集,献给他的情人劳拉。在他笔下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每行诗句十一个章节,通常用抑
3、扬格。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人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诗人,都曾把彼得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十六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传到英国,风行一时,到十六世纪末,十四行诗已成了英国最流行的诗歌体裁。产生了锡德尼、斯宾塞等著名的十四行诗人。莎士比亚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一生写下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
4、EF,GG。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比彼得拉克更向前迈进一步,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后来,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人也曾写过一些优秀的十四行诗。拓宽视野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8)赏析Sonnet 18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我能否将你比作夏天?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你比夏天更美丽温婉。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狂风将五月的蓓蕾凋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