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 世说新语 教案
- 资源描述:
-
1、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世说新语两则教案1【教学目标】、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背诵两篇短文。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教学重点】、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
2、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3、,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
4、李。”取之信然。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原为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三、研读咏雪、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
5、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把学生分为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学生分组探究问题: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明确:文章开头一句
6、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
7、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
8、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四、课堂练习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阅读材料,人手一份。材料内容如下:王冕者,诸暨(j)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出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tin,安然、坦然)若不见。、对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窃入学舍(偷窃)、冕因去(离家)、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拿)、琅琅达旦(天亮)、简答:“
9、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_。“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_。“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_。“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了什么?学生完成这个练习,教师选五位同学回答。明确:、(窃:偷偷地、悄悄地)、王冕听完以后,就默默记住暮归,忘其牛已而复如初说明王冕读书的专注、入迷。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咏雪一文的题目。、课外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两个小片断,并思考两文的深刻含义。附原文:徐孺子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n)子,无此必不明。”木犹如此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
10、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xun,泪水流下的样子)然流泪。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设计二: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二、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