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1单元 进阶1 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 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1单元 进阶1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理解比喻、象征等表达技巧及其作用。2理解诗歌凝练的语言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赏析意象及其作用。郭沫若通过“白云”“洪涛”这些意象,抒发了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的强烈愿望;闻一多在“红烛”意象的身上,找到了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的方向;昌耀用“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沧桑的情怀;雪莱借助“云雀”的意象,热情地礼赞美丽、欢乐和光明。学习这些诗歌,要厘清诗歌的抒情脉络,把握意象的内涵,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思。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脂膏(zh)(go)慰藉(ji)彷徨(hung)石砾(l) 嚣鸣(xio) 揳入(xi)
2、罅隙(xi) 犀利(x) 晨曦(x)霓虹(n) 摈弃(bn)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摈弃摈除辨词“摈弃”指抛弃,所支配的对象多是私心、杂念、想法和心思等抽象的心理感受。“摈除”除了有“抛弃”之意外,还有“排除”的意思;所支配的对象多是行为、习惯、规矩、制度和嗜好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运用做好新时代基层好干部,首先要摈弃旧思想、旧观念。春节将近,提倡移风易俗、摈除陈规陋习,干部要走在群众的前面,做好表率。2彷徨徜徉辨词“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态不同。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运用书籍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
3、苦闷时的挚友,而且是我彷徨无助时的灯塔,它让我徜徉在知识大道上。3以至以致辨词“以至(以至于)”有两种用法。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低到高(有时也用于相反的方向),有“直到”“直至”的意思。连接分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述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至于”,意义、用法同“以至”。“以致”只有一种用法,即连接分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从前神话、童话中的一些幻想故事,现在都有可能成为现实。但是,一些不良科学家却滥用不成
4、熟的新科技,以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三、判断下列各句使用了哪类比喻手法。1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2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3能和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答案1.明喻2.明喻3.借喻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1906年入乐山县高等小学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21年发起创造社并出任总务委员,同年8月,出版了诗集女神,轰动文坛,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主要诗词作品有凤凰
5、涅槃炉中煤等。郭沫若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时,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诗人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对于力的赞歌,对于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赞歌。新诗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
6、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诗人设想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放声呼唤,纵情高歌,想象着那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赞美了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体现了“五四”所焕发的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概。_答案太平洋力量滚滚洪涛歌颂创造力任务探究一“象”由情生鉴赏诗歌的形象 任务导引对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理解这首诗歌中的形象,需要注意联系“五四”特定的时代氛围,把握
7、诗人的情感特点。任务设计1本诗开篇写了自然景观,有什么特征?有何作用?_答案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2本诗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形象,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个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各个方向的滚滚洪
8、涛。表达了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和景仰。任务探究二“意”由言表鉴赏诗歌的语言 任务导引诗歌的语言特质最具形象美、情味美、凝练美、音乐美等。本诗句式自由,节奏鲜明,语言自由奔放。在鉴赏中要揣摩体会这首诗歌形象可感的、意味丰厚的语言。任务设计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最突出的两个字是什么?请加以赏析。_答案“提”字,表现了“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横扫旧宇宙的力量。“推”字,表现了“太平洋”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的猛烈冲击。诗句充溢着对力的崇高美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内心摧毁旧事物、创造新世界的激情。4
9、试赏析“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的表达效果。_答案本句运用了排比修辞,突出了滚滚洪涛的力量,同时运用呼告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毁坏”“创造”“努力”的力量的赞颂和期盼。5“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何表达效果?_答案前三句运用呼告手法,后一句运用排比修辞,表达了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省浠水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主要作品有真我集七子之歌死水等。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
10、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新诗“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1、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中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尽管是“流一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241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