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类型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知能整合课件:第5单元(共14张PPT).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73880
  • 上传时间:2025-11-12
  • 格式:PPT
  • 页数:14
  • 大小:63.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8 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单元 知能 整合 课件 14 PPT
    资源描述:

    1、单元知能整合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断句方法一、虚词要求重点掌握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有些虚词每年都有考查,如“而”“以”“之”等;有些虚词常常考查,如“乃”“其”“且”“为”“焉”“因”“于”“与”“则”,需要我们多加注意。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往往采用内外关联、生熟组合的方式,即从教材中选取语句与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编组,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这样做既降低了难度,同时也把我们在课内学过的既有知识与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串连起来,便于考查我们对知识进行迁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课文内

    2、容要熟悉。也有试题选项全部出自文段,要求我们在读懂全文、弄懂句意的基础上作细致的比较,当然这也属于课内外知识的迁移问题。推断虚词用法的基本方法:1.抓标志有些文言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何陋之有、惟命是从)。2.借语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解答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和“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唐庄宗,是施动者;后者的主语是(人的)智勇,是受动者。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在”,第二句中“于”译为“被”。又如“将以定其志也”和“必有以也”,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能推断出

    3、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前一个“以”是介词,“用”;后一个是动词,“作为”。3.借语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紧密相关的,用法(常常表现为词性)不同,其意义必不相同。所谓“用法”,通常就是指虚词在某一语境中所处的语法地位和表达作用,用法不同,常常决定其意义不同。如“而”,在“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中,用在“翁”前,起限定修饰作用,作代词用,可译为“你的”;在“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中,起关联作用,根据文意推断,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在“吾尝终日而思矣”中,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动词,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在“如是而已”中,与“已”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

    4、词,相当于“罢了”。这也就是所谓“随句定义”。二、文言文断句七法1.体察文意法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把握文意。文意是断句的基础。一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怎样的意思,这个意思大致是用几句话表达出来的,有哪些关键词,抓住这些关键词,然后前后连缀,能连缀在一起,符合整段文字大意且符合语法习惯的,要连缀在一起,不能连缀在一起或连缀在一起不符合整体意思的表达,就要考虑断开。这是基本的断句方法。2.对话标志法文言文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虚词标志法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

    5、或感情。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4.动宾词组法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构成动宾词组。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5.名代词组法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6.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

    6、句,如“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还常常会遇到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补出省略部分,方能正确断句。7.修辞断句法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断句。(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

    7、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景公

    8、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

    9、,有删改)注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橧(zn)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副词,表揣测语气/代词,他们。B项,介词,对于/介词,从。C项,介词,拿、用/连词,表目的,来。D项,都是连词,表转折,但、却。答案:D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应首先整体理解句子意思,再根据句子的结构进行断句。“修敬”为动宾关系,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不务其饰”为动宾关系,“衣足以掩形御寒”为主谓关系,均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知能整合课件:第5单元(共14张PPT).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388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22.蝴蝶花》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22.蝴蝶花》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研读.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研读.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老山界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老山界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五单元《猫和老鼠》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五单元《猫和老鼠》教学设计.doc
  • 归州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归州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台阶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台阶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阅读题理解:毽子里的铜钱.doc小学语文阅读题理解:毽子里的铜钱.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老王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老王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doc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doc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doc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doc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doc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doc
  • 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千古词帝李煜”主题单元设计.doc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千古词帝李煜”主题单元设计.doc
  • 小学语文阅读“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的思考与实践.doc小学语文阅读“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的思考与实践.doc
  • 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苑奇葩 李白主题单元设计.doc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苑奇葩 李白主题单元设计.doc
  • 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doc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