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4单元 A卷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4单元 A卷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三年级 下册 语文 单元测试 单元 新课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四组达标检测卷“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
2、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60分钟100分)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基础训练营(45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
3、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看拼音,写词语。(9分) 2巧填同音字。(6分) ()尺 边() ()伤 ()秀 ()然 足()3精彩补充。(6分)一去不返的() ()的()情不自禁地() ()地()时间过得() ()得()4根据图意写出成语。(2分)5请把句子中画线部分换成四字词语,并选择
4、其中一个写句子。(426分)(1)上课时,我要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地听老师讲课。()(2)李老师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所以他满腹经纶。()(3)我的同桌莉莉是一个勤奋学习,喜欢提问的女孩。()(4)在足球赛中,我们班的运动员们使出全部的力量,终于得了冠军。()_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8分)(1)他们知道()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对我说实话。(2)或许明天飞过这条线路的,()老鸟,()小鸟了。(3)()我骂了小明,( )他依然笑着和我说话。(4)李杰的作业()字迹工整,正确率高,()全部得了优。7按要求写句子。(8分)(1)难道三胖和二福的绝招不是练出来的?(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_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