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2想别人没想到的_人教新课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教案 12 别人 没想到 新课
- 资源描述:
-
1、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学目标】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知识与技能一般说来,“教
2、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认识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过程与方法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了解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
3、解课文的道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1.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我们先来听一听。有位禅师为了测试他的三个弟子哪一个最聪明,就给了他们每人十文银子,让他们用十文银子买来的东西想办法装满一个巨大的房
4、间。第一位弟子买了很多棉花,只将房间装了一半多一点。第二位弟子挑选了最便宜的稻草,但是十文银子也只能将房间填满三分之二。最后一位弟子,仅花了两文钱买了火柴和蜡烛。他用火柴点燃了蜡烛,结果烛光将房间都装满了。请大家谈一谈你的启发。是的,做事情不能拘泥于常规,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相信大家会通过本文获得很大启发。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二、检查自学,展示我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资料。骆驼名片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一般骆驼的速度 14.516公里/小时 。背有肉峰,内蓄脂肪,胃有三室,第一胃室有2030个水脬,可以贮水,红血球
5、可以大幅膨胀吸水来贮水,所以耐饥渴,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饮水贮存。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3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三、倾听故事,学会生字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结合课文的注音和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2)、同桌相互检查文中带拼音字的读音。(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提示: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熟字加偏旁的方法。马+各骆人+犬伏(4)、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召(zho)集 骆(lu)驼(tuo) 连绵(min)起伏(f) 恰(qi)好 两幅( f)若(ru)隐若现
6、 恍然大悟(hung)(5)、生字组词大挑战。召(召集) 骆(骆驼) 绵(连绵)伏(起伏) 恰(恰好) 幅(两幅)若(若有) 恍(恍然)四、大声朗读,理解故事内容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看谁回答的又快又正确。(1)我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点拨:注意人物、事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 经过:大徒弟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讲述的是一位
7、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点拨:我们要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情,做别人没做到的。五、快速朗读,理解故事的起因现在,请大家快速朗读第13自然段,探究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怎样的,思考下面的问题。1、画师把他的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目的是什么?点拨: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目的是要考考他们。2、画师给他的三个徒弟出了一个怎样的题目?点拨: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小学语文总复习名师精讲课件-第15课时 名言警句、名著与文学常识|人教新课标 (共1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