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8将相和|人教新课标5 (共33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8将相和人教新课标5 共33张PPT 年级 下册 语文课件 18 新课 33 PPT
- 资源描述:
-
1、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 b d ln min lin p璧答蔺渑廉颇御便避削 y pin b xu无价之宝:绝口不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心协力:渑池: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因回避而不说。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词语理解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
2、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词语理解负荆请罪:1.速读课文,讨论交流。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将”指_,“相”指_。“和”的意思是_。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廉颇蔺相如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_时候,主要讲了_,_,_三个故事。战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完璧归赵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_ 结果是_。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到赵国从下面的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勇敢机智答案:他理直气壮地说:“我
3、看您并不想交付15座城的。所以把宝玉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答案:不畏强暴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宝玉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15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课堂练习:1.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_。蔺相如看出秦王的骗局2.用上“之所以是因为”联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说一句话。渑池之会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是_,后果是_。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秦王吃
4、亏赵国便宜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的人。勇敢、随机应变思考:“渑池之会”上秦赵两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结果是_。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负荆请罪很不服气思考: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蔺相如先是对廉颇避让。他避让廉颇并非害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识大体,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思考: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_的人。勇于改过,以国利益为重思考:“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三个故事各有
5、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的起因。思考:从这几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廉颇呢?蔺相如: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廉颇: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作业: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给家长听。司马迁(前司马迁(前145145或
6、前或前135135?)西汉史学家,文)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年(前135135),卒年不可考。元封三年(公元前),卒年不可考。元封三年(公元前108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