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古诗鉴赏》 语言 即时巩固.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鉴赏 2013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古诗鉴赏 语言 即时巩固 2013 届高三 语文 最新 专项 综合 演练 古诗 鉴赏 即时 巩固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注】然:通“燃”。(1)在这首诗的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作简要分析。【答案】“然”和“暖”用得最好。“然”字写出了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是要为它们送去温暖。两个字皆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郑鄂居住之地环境的优美,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生活的羡慕之情。(2)结合诗中的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的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
2、氲中可看出郑鄂是一位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案】“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砧孟郊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
3、】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断猿:即断肠之猿。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1)“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一句,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答案】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杵声的悲切。(2)后四句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游子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