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4推荐作品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4推荐作品 2018 高中语文 人教版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鉴赏 推荐 作品
- 资源描述:
-
1、一、作者简介(1)苏轼,详见新城道中(其一)。(2)魏禧(16241681),明末清初散文家,与侯朝宗、汪琬并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著有魏叔子文集。二、背景展示(1)嘉祐六年(1061),苏轼出任凤翔签判。嘉祐八年(1063)陈慥之父陈希亮来任府尹。陈希亮素以威严著称,僚属和他见面多不敢仰视,而苏轼年少气盛,常与争议,甚至形于颜色。这年,苏轼和陈慥初遇,二人一见如故,抒怀言志,
2、颇为投合。陈慥也父死无禄,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隐于异乡。元丰三年(1080),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写下了这篇散文。(2)大铁椎传是一篇人物传记,因为不知道侠客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魏禧以细腻生动的手法,描述身怀绝技却不为世用的侠客大铁椎的故事。课文名句(1)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方山子传(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方山子传(3)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大铁椎传方山子传大铁椎传方山子传一、中心主旨本文为方山子立传,抓住方山子异于常人的特点,写他少年的意气
3、风发和晚年的闲适安贫,突出了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同时流露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二、写作特色1奇特的构思。苏轼此文之“奇”,首先表现在构思上,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籍贯、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出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起而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继而如春蚕吐丝,终而如秋蝉脱壳。2奇妙的语言。作者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细节描写、形象描写独具匠心,故而有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如“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一个“适”字正刻画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当得知作者被贬黄州的原因后,
4、这位作为故人的隐士,竟没有一点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在这里,作者再度向读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不仅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其神态,而且也蕴涵着多少人生沧桑与感慨!如第四段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一个反问句,真是惜墨如金,又字字千钧!大铁椎传一、中心主旨本文属于传记文,作者在纪实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艺术的想象和虚构,塑造出了一个丰满的侠客、大力士的英雄形象,透露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人才不为世所用的感慨。二、写作特色1表现方法灵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多角度刻画人物。第四段道别时,一句“不足用”写出了大铁椎杀敌前的内心感受和抱负,而“故自
5、负”的将军在他面前无可辩驳,自惭形秽,以“强留之”来掩饰自己窘态的表现,侧面烘托了大铁椎的可敬。文章最后一段着重描写大铁椎的神勇和绝技,旷野杀贼一段,描写细致,绘声绘色,因此为全文重心。“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二句,是紧急叙述中的舒缓之笔,既点明了杀贼、鏖战的时间,又使行文有些轻松和曲折,增加了文意的空间美。杀贼时,“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而大铁椎挥动铁椎,使对方“应声落马”“人马仆地”。旁观的宋将军,屏息不敢出气,“股栗欲堕”,形象地烘托了大铁椎的勇猛。最后,客大呼“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这段描写绘声绘色,笔墨特别集中,痛快淋漓地刻画了大铁椎的勇武形象,使人如见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开学大礼包》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选考1.2.2 情感、主旨(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