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2课《当仁不让于师》精品课件(54张).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仁不让于师
- 资源描述:
-
1、遇到”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齐读“引入话题”导入。二本节内容与重点1明确13则章节的含义,掌握重点的实虚词。2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怎样对待弟子的?弟子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三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处理好重点字词。1)三名学生诵读13则内容。2)学生完成“基础自主学习”1,2小题。2再读思考:提问: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速读课文,可分为几大类?明确:可分为三大类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与推崇-1 2 3 2)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4 5 6 7 8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与感情-9 10 11 12 13提示:本题主要考
2、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本文中的句子进行筛选。四重点语段解读1)重点段落:1 3 /4 7 8/9 11 12 132)解读思考评析【原文】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注释毁:诽谤。逾:超越。伤:损伤。多:只,仅仅。见:表明。【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
3、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原文】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注释】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循循:有次序。坚:坚实深奥。诱:引导。博:使广博。末:没有。卓尔:高大的样子。由:途径。【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
4、去,但觉得无路可走。”评析: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原文】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抑:不过。厌:满足。【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评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这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孔子
5、说:“在对仁这个问题上,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评析: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原文】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注释1、之:到去。2、弦歌:弹琴唱歌。3、焉:怎么。4、诸:之于。5、使:使唤。6、戏:开玩笑。【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6、”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评点】对孔子的言行可有三种理解:一、知错即改。二、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给自己找台阶。三、始终端作教师的架子,到了哪里都不忘训人。三种理解可以综合起来看。表现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和谐融洽关系。【原文】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注释:1、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放荡,名声不好。当时把持着朝政。2、“说”通“悦”,高兴。3、“矢”通“誓”,发誓。4、所者:假如的话。【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评析】这一段非
7、常有趣,让我们看到了孔子普通人的一面。我觉得这是儒家思想比基督教可爱的地方之一。儒教不千方百计把孔子打扮成神,基督教则不但把普通人耶酥打扮成神,还要再虚构一个上帝之神来做耶酥的父亲。基督教的做法在人类的愚昧阶段是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就是其基础极其脆弱,因为它将一切关键的东西都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一旦谎言被识破,还有谁去信它呢?孔子去见南子有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我们可以存而不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我觉得子路对孔子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孔子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了不正当事的可能。子路能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也可见孔子为推行政见学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441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我最好的老师_人教新课标(2015春).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