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五课 1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课后落实.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五课1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 课后落实 2
- 资源描述:
-
1、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见自己的话使对方动了感情,程先生大大振奋。B你不论如何都要把他请来,否则我饶不了你。C这次他从新来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发出了许多感慨。D看这种情形,纵使风潮暂时平息下来,也不过是歇歇气,酝酿第二回的风潮。解析:选D。A.该用“大为”,因为“大为”着重表示由于某一事物或情况引起的反应或影响很大,就本句来说,程先生很振奋,是由于他“见自己的话使对方动了感情”,“大大”不表示这个意思,只表示程度很深,不宜用在本句里。B.“不论”不能与“如何”搭配使用,可改为“无论”。C.副词“从新”一般只有根据新情况从头开始的意思,用在本句不恰当。本句是想强
2、调行动重复,即“再一次”,该用副词“重新”。D.“纵使”有一种用法:后面所涉及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让步不带有假设性质,本句中的“纵使”就是这种用法,使用正确。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阳光虽然为生命所_,但其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正是历史的多种原因,西藏的经济比内地落后,_比沿海发达地区落后。_古今不容混同,但古人生活中的许多相对真理,也同样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A必需更加虽然 B必须越发虽然C必需更加固然 D必须越发固然解析:选C。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也表示加强命令语气。从句意看,该句为“必需”。“更加”表
3、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越发: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固然:副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虽然:连词,一般用于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任二十多年来,这位基层干部的基本原则是:只要严格_上级领导的指示办事,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_上次比赛场上各自为战的教训,我们在下次比赛中一定要形成合力,克服风头主义。看到他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先是一惊,_暗暗佩服他的才能和干劲。A按照鉴于继而 B按照基于既而C依照基于继而 D依照鉴于既而解析:选A。“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
4、“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经验教训的事;“基于”主要表示依据、根据。“继而”是连词,表示两事发生紧紧相接;“既而”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人家的进度_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干呐。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_太主观了。李伟思想敏捷,李黎的思想_敏捷。A马上未免更加 B马上不免更加C立刻不免越发 D立刻未免越发解析:选A。“马上”“立刻”都表紧迫性,但“马上”的紧迫性有时幅度较大;“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重在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易避免;“越发”限于同一事物的进步变化大,两种事物比较不能用
5、“越发”。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矻矻,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为了成就自己。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是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
6、,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想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
7、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且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灾祸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是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就从高尚的救世理想,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531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