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限时作业14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限时作业14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课后 限时 作业 14 六国论
- 资源描述:
-
1、课后限时作业(十四)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部,一概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B固不在战矣固:本来诚不得已诚:实在C举以予人举:全部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天数、命运D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既:已经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确定,断定C解析举: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始速祸焉不速之客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或曰:六国互丧或曰此鹳鹤也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A BC DC解析满足。吝惜;爱惜。招致;邀请。几乎;危险。有人。击退。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
2、项不同的一项是()A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解析A、B、C三项均为连词,表转折,但是,却。D项,连词表因果,因而。4对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邯郸为郡圣人之所以为圣A与读音不同,意义一样B与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C读音相同,意义相同D与读音不同,意义不一样C解析都读“wi”。被;治理;成为;成为。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序八州而朝同列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能守其土,义不赂秦A
3、 BC DC解析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名词作动词,礼遇;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闻;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B六国论和过秦论的“论”都指一种议论文的文体。C苏洵的嘉祐集中的“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D六国论的中心句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C解析“嘉祐”是宋仁宗年号。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六国论苏辙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
4、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
5、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蔽山东之诸侯蔽:遮掩,庇护B故夫天下之所重者重:重视C而韩、魏乘之于后乘:古代四马一车叫“乘”D委区区之韩、魏委:舍弃C解析乘:追逐,追击。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
6、组是()A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解析A项,介词,和;亲附,亲近。B项,所以;旧的。C项,能够。D项,替;治理。9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辙明确提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因此六国的正确策略应该是“厚韩亲魏以摈秦”。B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主要是就韩、魏说的,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照苏辙说的“厚韩亲魏”的办法去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可见父子二人的基本立场是接近的。C苏洵认为
7、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D两篇六国论均为史论文章,均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因此结尾都谈到现实问题,委婉地告诫当朝者要吸取历史教训。D解析苏洵的六国论采用借古讽今的方法,苏辙的没有采用。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译文:_(2)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译文:_答案(1)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前面将遇到燕、赵的抵抗,而韩、魏又从背后追击,这是危险的用兵之道。(2)舍弃小小的韩、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534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