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课件-鼎湖山听泉1_北京课改版.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课件 鼎湖山 北京 改版
- 资源描述:
-
1、鼎湖山听泉n 1、了解写景散文的有关知识n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n 3、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写景的方法。n 4、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听泉而生的感悟,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教学目标自学提纲1.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解决难写难读的字词。2.你看出文章写了哪些景物?(用简单的词语概括)3.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按照怎样的顺序?找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4.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又听泉而生了哪些感悟?(从文中有关的语句中寻找答案)5.你发现作者在整个游览过程中,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吗?n 谢大光,当代散文作家。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
2、过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在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一、走近作者二、关于鼎湖山:n 鼎湖山岭南四大名山(鼎湖山、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之首。1956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山地林木葱笼,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名字的由来,三种说法: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四时不涸而得名。后来,传说轩辕皇帝曾在山里铸鼎,遂改名为“鼎湖山”。还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名鼎湖山。三、题目解读:n 鼎湖山听泉题目中心是“泉”。文章中
3、作者的写作重点是“泉”,作者的意图是赞泉、颂泉,而“听”只是在一个特定时段、场景下认识“泉”的手段。n 作者为什么选择“听”泉,而不是“看”泉,有三点原因:作者登山时,雨意尚未消尽,山间还有雾气、水汽,看不清溪流,所以作者选择了“听”。小溪泉抵不上大瀑布壮观,去摹形描状,很难生色。通过“听”,让读者借助作者的描述,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四、字词积累:1.给粗字注音泠泠淙淙楹联拾级而上怅惘万籁俱寂 污垢l ngc ngyngsh w ngl ig u2.解释下边词语:雀跃:楹联:万籁俱寂: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挂在或贴在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五、
4、学会诵读“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本单元要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吟诵中有所“得”、有所“悟”。首先就要产生朗读的兴趣,乐于沉浸其中,思考、感悟。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诵读课文。最后让学生谈诵读的体会。让学生六、整体感知n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游山踪迹为纬给,以时间变化为经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围绕“听”字组织材料,多层次写出了泉水的特点。n 划分课文层次移步换景空间:时间: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黄昏(1-5)晚饭后(6-7)夜间(8-10)主次结构层次:一、(第1段)雨意尚未全消时登岸,初闻泉声如见泉影。二、(第23段)进山以后,见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