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语文导学案:4《烛之武退秦师》3WORD版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烛之武退秦师
- 资源描述:
-
1、第三课时一、目标定向1.研习第4段,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的写作特色之伏笔与照应。二、自学指导(一)阅读第4段,完成以下问题问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微( )夫人( )之力不及( )此 因( )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 ( ) 以乱易整( )吾其( )还也).Com亦去( )之问题2: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问题3: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用原文回答。答:(二)阅读全文,完成以下问题问题4:分析烛之武的形象。问题5:在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请你们举几个
2、表现卓越的语言艺术的例子。问题6:“伏笔与照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请列举本文的“伏笔与照应”之处并分析。我要提问三、当堂测试1.解释句中“微”的意思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则名微而众寡 (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 (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国势衰微 (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 )见微知著 ( )2.解释句中“敝”的意思因人之力而敝之 ( ) 使史更敝衣草屦 (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补充材料:一、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
3、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二、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三、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四、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