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课时 作业 寡人 国也含 解析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课时作业(八)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C解析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出发。A项,都译为“尽”;B项,都译为“这”;D项,都译为“兵器”。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B弃甲曳兵而走C移其粟于河内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D解析A项,“养生”,古义是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是保养身体。B项,“走”,古义是跑,这里指逃跑;今义是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C项,“河”,古义是黄河;今义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数罟不入洿池答案D解析A项,
2、“无”通“毋”。B项,“涂”通“途”。C项,“颁”通“斑”。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然而不王者王无罪岁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B/C/ D/答案A解析是名词作动词,是形容词作动词,是动词作名词。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B解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非特殊句。D项,定语后置句。二、文本训练阅读课文中的两段内容,完成69题。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3、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
4、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B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有的人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同“伸”,伸张答案D解析D项,申:反复陈述。7给加点词选择适当的义项,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里。鼓:A.一种打击乐器;B.击鼓;C.振动;D.弹奏。(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噌吰如钟鼓不绝 ()(3)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4)今王鼓乐于此 ()答案(1)B(2)A(3)C(4)D8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译文:_(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答案略9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说明什么道理?答:_答案说明移民移粟皆非为国治本
5、之策,只有施行仁政才是为国治本之策。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注】囿(yu):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刍荛者:这里指割草砍柴的人。雉兔者:这里指猎人。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阱:陷阱。10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6、的是()A寡人之囿方四十里 方:方圆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诸:兼词,相当于“之乎”C于传有之 之:音节助词,无义D不亦宜乎 宜:合适,适宜答案C解析“之”为代词,代指“文王之囿方七十里”。11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答案A解析A项,兼词,相当于“于此”。B项,代文王之囿/表商量语气;C项,认为/以之为,把作为;D项,罪行/归罪。12孟子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答:_答案孟子是通过百姓对“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同态度的对比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以为大”。问题是前者能“与民同之”,后者
7、不能。13翻译句子。(1)若是其大乎?译文:_(2)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译文:_答案(1)周文王的园林有如此大吗?(2)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养鸟兽的园林纵横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记载的。”宣王说:“它有这么大吗?”孟子说:“百姓仍然认为它太小。”宣王说:“我的园林纵横四十里,百姓还认为它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纵横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打野鸡野兔的人也可以到那里去。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一到齐国边境,先打听到齐国最紧的
8、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我听说国都郊区有纵横四十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那么纵横四十里就是在国中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四、语言表达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形象地论证了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于荒年,并提出“_,_”的看法。(2)寡人之于国也中写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3)寡人之于国也中描写王道开端的句子是:“_,_。”答案(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解析根据题意写出对应的句子即可,注意易错字的书写,如“彘”“莩
9、”等。15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数罟不入洿池”启示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个字以内。答:_答案(示例1)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示例2)兴山水园林城,建生态宜居市。(示例3)眼中有绿色,心中才快乐。解析广告语要求语言简洁,主题鲜明。答题时要紧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注意题目要求形式工整,不要超过字数限制。16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孟子,性格锐
10、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答:_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调整陈述对象后,要注意修饰成分的变换,并保持整个语句结构的完整。17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答:_答案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
11、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解析解答此题,一方面要认真审题,明确答题要求;另一方面要细读所给构思框架图,看清框架图的内容;最后按一定顺序表达出来。本题应该由下到上表述,如其中“管理”分“普查”“改造”两方面,“普查”又分为“供排水”“燃气”“电力”三方面,“改造”又分为“建设计划”“统筹安排”“预留接口”三方面。励志小语: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威廉詹姆士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虽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但具体到人格与气质,却与孔子_。孔子对所受到的打击、侮辱等,对于那些伤害他的或他不满意的人,他不是直接进行反击,
12、他是把对方的恶行或恶德上升到普遍的人性的弱点。从具体到一般,哲学化了,深刻了,他几乎可以说是“逆来顺受”的。孟子不一样,他是咄咄逼人、_、无所畏惧的。()。比如孟子批评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无父”。他批评杨朱的利己主义是“无君”,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不替君王分担忧愁,那不是眼中无君吗?他接着就大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有人问孟子你为什么好辩?而且辩论时很没有风度,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孟子说难道我就喜欢跟别人辩论?我是不得已,因为现在这个世道太混乱了,人的思想太混乱了,所以我忍无可忍,必须为道义而战!孟子不是随口乱骂的,他有两个特点,一是“吾知言”。天下的学问我能够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理
13、论、主张,我知道他们的是非曲直,我对这些思想、观点、立场进行了分辨以后,我明白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所以我要_地宣传孔子的思想。二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孟子在跟别人辩论的时候,不顾别人的感受骂别人。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他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也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与周围人关系很紧张,他更不会背后去使诈坑别人,因为他没有私心,只有公敌。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而不是为_。唐代有一个大诗人叫孟浩然,“浩然”是他的号,就是因孟子而取。明代有一个作家叫张养浩,字思孟,字也是由孟子而来。孟子确实太
14、让人敬仰了,中华民族刚性的性格,很多都承自孟子。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判若两人一气呵成义无反顾蝇头微利B截然不同一气呵成当仁不让蝇头微利C判若两人气宇轩昂当仁不让一己之私D截然不同气宇轩昂义无反顾一己之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判若两人: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一样。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这里是说孟子的人格、气质与孔子全然不同,“截然不同”符合语境。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
15、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这里是形容孟子的,“气宇轩昂”符合语境。义无反顾:从道义上讲做正当合理的事。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这里是说“我”认为孔子思想好,要宣传他,这是做正当合理的事,“义无反顾”符合语境。蝇头微利:指非常微小的利润。一己之私:指个人的私心、私利。由“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可知“一己之私”更恰当。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看到的不义与所受到的质问,他是旁敲侧击的B对所受到的质问与看到的不义,他是针锋相对的C对看到的不义与所受到的质问,他是针锋相对的D对所受到的质问与看到的不义,他是旁敲侧击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86《传记类阅读专题复习》.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