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内蒙古 赤峰 2014 2015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赤峰二中2014级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4.10.24【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3.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
2、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
3、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
4、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
5、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3分)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 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 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C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 筠梦江南词意的
6、翻新与主题的掘进。D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 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 造性转化
7、。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 给予了肯定。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 内在联系。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 脉络和痕迹。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
8、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
9、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
10、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韓、魏合称“晋国六卿”。4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执问涂厕之刑人 执:抓住 捉拿B乃为所欲,顾不易邪? 顾:难道C襄子必近幸子 幸:宠爱D且智伯亡无后 亡:逃亡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B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
11、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 之C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D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 之6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豫让曾事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 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剌杀赵襄子作了铺垫。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 “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C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刑人”,第二次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090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