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二 对点聚焦练1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二 对点聚焦练1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 2020 届高三 语文 浙江 专用 复习 练习 专题 十二 聚焦 古代 诗歌 形象 鉴赏 技巧
- 资源描述:
-
1、对点聚焦练1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暑旱苦热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1.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宏愿与胸襟。(2分)解析:尾联的大意是: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人到那里去逍遥徜徉。由此可得出答案。答案:与天下同忧乐(与天下人共苦难)。(2分,意思表达对即可)2.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解析:眼前景与心情是实写,想象上天与昆仑、蓬莱是虚写。虚实结合实为表达心情与情感。答案:“人固已惧江海竭”是“苦热
2、”心情的实写,“天岂不惜河汉干”想象上天也应忧虑河汉因热而竭,是虚写。(2分)“昆仑”两句则联想到常年积雪的昆仑山与有寒气的蓬莱仙岛两处清凉世界,是虚写,与前文的实写苦热结合。(2分)虚实结合渲染出暑旱之烈以及对清凉的迫切希望。(2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7分)春宵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春夜王安石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注】 歌管:唱歌奏乐。此诗作于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四月召王安石进京面对。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1.同为描写春夜,两诗的具体时间却不相同:苏诗描写
3、的是时分之景,王诗描写的是时分之景。(2分)解析:题干问的是苏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分之景,王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分之景,从题干中“同为描写春夜,两诗的具体时间却不相同”这一提示来看,考生需要到诗歌中找出直接点明时间和借助物来点明时间的词。苏诗中,“春宵”中的“宵”点明是夜晚,“秋千院落夜沉沉”点明是深夜。王诗中,“金炉香尽”“漏声残”,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月移花影上栏干”,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这些内容点明应是拂晓。答案:深夜拂晓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5分) 解析:分析两首诗歌的情感,既要抓直接表达情感的诗句及词语,也要抓住诗句
4、中的景语。答案:苏诗,“春宵一刻值千金”写出了光阴的宝贵,接下来的“花有清香月有阴”描绘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后两句转而描写官宦贵族阶层纵情享乐的情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谴责。王诗,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了诗人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念,使诗人感到眼前景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 郑协:南
5、宋遗民。芊芊:草木茂盛。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3分) 解析:(1)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简单描述全诗,描述时要抓住诗中出现的景物。一个人寂寞地站立在不知名亭子旁,春天的河流快要漫至岸边了,河边的青草纤细嫩绿。天边夕阳的余晖撒在那悠闲的人身上,你看杨花撒满了他的衣袖,他却犹自倾听杜鹃美妙的歌声。这样,诗中出现的景物就可以找出来了。(2)后一问考查的是诗歌的写景手法,寂静的渡口,杜鹃啼血是以动衬静;春草茂盛,充满生机是乐景写哀情;杨花飘零,杜鹃哀鸣,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国破家亡后的沉痛心情和对故国的思念。答案: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
6、乐景写哀情)。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解析:“闲”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的意思,写出闲立观赏一川晚照、亭基寂寞,野渡无人、杜鹃啼血的情景,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诗中“寂寞”“晚照”“杨花”“杜鹃”这些意象看出,诗人其实内心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再加上注解中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答案:不同意。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从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可以看出。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181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