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6 为学_鲁教版(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6 为学_鲁教版无答案 六年级 语文 导学案 鲁教版 答案
- 资源描述:
-
1、6 为学内 容 设 计 区导学设计错题更正区学科语文课题主备人主备日期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3、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4、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5、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6、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8、子何恃而往 四、提升训练:1.“_”、“_”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2.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表现了他只强调,“_”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_”表明贫者对物质
2、条件的要求之低。3.“_,_”是明写贫者的行动,他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成功:“_”表明富者的物质条件准备永无完备之日,“_”则暗写富者到底没能去南海。4.为什么贫者能取得成功,而富者却始终未能去南海?5.贫富二僧的鲜明对比证明了什么道理?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讨论课型复习课时1课时教案序号修改日期复 习目 标1识记文中重点词句解释、翻译2能准确默写文中的名句3理解文章主题及写作意图。重 点难 点1识记文中重点词句解释、翻译2理解文章主题及写作意图。内 容 设 计 区导学设计、错题更正区一.展示目标(见学习目标)二.朗读课文,熟读成诵。三.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填空:为学选自 ,
3、原题是“ ”,作者是 ,代文学家。(二)给加点的字注音:一瓶一钵( ) 迄乎成( )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贫者语于富者曰( ) 为学( ) 久而不怠( )子何侍而往( ) 蜀之鄙( )(三)重点字词解释: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_2.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_ 、 _3. 屏弃而不用:_4.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_、 5.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_6. 蜀之鄙有二僧:_7. 贫者语于富者曰:_ 8. 子何恃而往:_ 9.犹未能也 _ 10. 越明年_ 11、欲买舟而下: 12. 贫者自南海还_ 13、吾欲之南海: 14、西蜀之去南海: 1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四)翻译句子: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依照知识提纲复习,强化记忆教师点拨学后总结审阅签字:上课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20.创造宣言 (共21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