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包头市 第四 中学 2018 2019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模拟 测试 试题
- 资源描述:
-
1、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二)第一部分 阅读题(6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永远的烛之武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
2、字里行间。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
3、,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让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
4、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了。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齐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1下列属于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A他爱发牢骚,当郑伯听从佚之狐的举荐请烛之武出面解围时,他还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他有超世之才,但安
5、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C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D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嫉妒。2文章引述了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论证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B运用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的例子论证烛之武是一个心存高远的爱国者。C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论证烛之武身处逆境而不自甘寂寞,而是时刻准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D运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3烛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B能言善辩也是一种能力,平时应注意
6、自己的口才训练,有时口才可以解救危难。C身处逆境要不言放弃,要时刻准备,蓄势待发。D有才有德的人才是令人们敬仰的人。二、古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p)圯(音y,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
7、,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史记留侯世家)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有
8、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蒲伏,俯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顾:回头看B旦日视其书 旦日:第二天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若:假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乃为装遣荆轲 B常从人寄食饮 张良是时从沛公C直堕其履圯下 吾其还也。亦去之。 D父以足受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6下列句子中,与“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句式不同的一项
9、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亚父者,范增也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3分)_ (2)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分)_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
10、,完成9-10题。淮村兵后 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9、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_ _ 10、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5分)答: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1) ,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悲壮的唱词是: , !(3)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4)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5) ,宽则得众, ,敏则有功,惠则足
11、以使人。”论语 阳货(6)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奥斯维辛的雪 肖复兴 在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的电视实况转播里,看到奥斯维辛正飘飞着鹅毛大雪,仿佛老天也为之动容,流下冬天的眼泪,洒下祭祀的白花。远处苍茫的背景下,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些处在低洼之地的木制和砖砌的营房和毒气室,在洁白飞舞的雪花中,静静地伫立着,无言地显示着历史的一份浸透着血泪的证明。 触动我的不仅仅是纪念活动的场景,而是所有参加这一活动的人们一致要求,一定要把活动放在露天举行,虽然天正下着大雪。 触动我的还在于,出席纪念活动的包括法国总统希拉
12、克、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波兰总统瓦希涅夫斯基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他们都和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普通人一样,坐在那里,头顶着一样纷飞的大雪。所有的国家领导人,在讲话的时候,都要把帽子摘下来,让雪花洒满头顶。130万犹太人曾经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110万人死在这里,苏联红军为了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60万人死在这里。是应该这样脱帽站立在这里,让纷飞的雪花洒满习惯了荣誉权势与金钱冠盖的那些骄矜不可一世的头顶,让冰冷的雪花浇湿并激活已麻木了并被今天那威胁着人类和平的战火所膨胀所炙烤的心灵。让我们的头和我们的心一起为在战争中无辜死去的亡灵垂下来。无论是致以哀思、幽思,还是反思;是报
13、以忏悔、遗恨,还是缅怀;是出于悲伤、愤怒,还是激动,所有的人们都应该为人类自身曾经犯下的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罪行,垂下头来。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各国领导人,都无一例外地置身在纷飞的大雪之中,所有发言者都脱帽垂下头来,看来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却将形式变成了内容的一部分,而且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将纪念活动移花接木变成了一种显示自己或展示自己的盛大party。 我们常常爱说和世界接轨,从此次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中,我们应该学到一些接轨的有益方式和启示。 我想起有一次在长江三峡上的经历,航船途经一个小地方停靠码头,天正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并不是雪),从码头到岸边的大路上,大约有五六百
14、米,早早就铺好了长长的一溜红地毯,红地毯的尽头,停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都已经淋湿在淅沥沥的雨水中。一位领导(不知是什么级别的领导)要下船,刚刚走下船梯,立刻就有一把伞花开一般张开,遮挡在领导的头顶,一行人前呼后拥着一路迤逦而去。船舷旁围着许多看热闹的人,有人在大声呼喊着:“让领导同志先走!”戏谑中含有讽刺和不满,自然流露的都是情绪。 也许,这样的做法,在我们这里已经见多不怪,习以为常。我们上行下效,愿意把大小一切活动搞得形式雷同而仪式堂皇。在官本位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更愿意把大小领导推在醒目的位置上,不管是在任何活动中,都让他们像是唱戏的主角一样风光无限才是。因此,如果是我们来操办奥斯维辛解放6
15、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会怎么办?自然,也许我们会操办得更好,但我们会坚持一定要把活动放在露天举行吗?虽然天在下着大雪。我们会让各国领导人无尊卑长幼地都站立在风雪之中吗?会不会搭建一个临时的主席台和遮挡风雪的塑料棚?会不会好心好意地为他们每个人头顶花开般张开一把伞?当然,更会不会在群众到齐顶着风雪站立老半天之后,才让各国的领导人在掌声中烘云托月般鱼贯出场?在他们出场的时候让扩音喇叭大声地播放着他们的头衔和名字?而在活动结束之后,让所有人仍然立在风雪中,而“让领导同志先走”? 也许,这真的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奥斯维辛的雪,真冷,真白,那样的晶莹,清澈。12文章第一段对雪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619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第3课《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课件)-【上好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