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周周测15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吧 2020版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周周测15 WORD版含解析 2020 高中 全程 训练 计划 语文 周周 15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周周测15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写作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离骚中,屈原以“_,_”两句表明虽然身处浊世,但自己光明洁白的本质不会有丝毫减损,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品格。(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宫中的嫔妃和近臣都偏爱大王,朝中大臣都敬畏大王,周边国家都有求于大王,最终推出的结论是“_,_”。(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起笔便抒发了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以“_,_”两句反映那些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杳无踪迹了。答案:(1)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解析:易错字:(1)糅,昭;(2)
2、蔽;(3)榭。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中,曾子认为“士”当以仁为己任,并为之奋斗终生,他对“士”提出了“_,_”的要求。(2)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相互为师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_,_”的尴尬局面。(3)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辩证关系。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解析:易错字:(1)弘,毅;(2)卑,谀;(3)盈,卒。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12分)材料一1995年联合国
3、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200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并会同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微信朋友圈中的读书人多了,报刊媒体上倡导全民阅读的声音响了,各种荐书书目看不过来了,众多民间图书馆、绘本馆、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二2017年4月18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
4、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注】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摘编自2017年4月“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注】接触率:一个人或家庭在一特定时间内接触某一媒体的次数。材料三亚马逊中国发布“2017全民阅读报告”。从阅读报告整体来看,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受众的阅读热情不断高涨,阅读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报告显示,56%的受访者年度阅读数量超10本,并且85%的受访者同时使用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电子书作为阅读的重要形式,已经越来越
5、多地被读者接受,而年轻一代更成为电子阅读的生力军。其中,90后和0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纸、电“一起读”成为主流。同时,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有关的内容,与网友“一起读”成为数字阅读时代的独特行为。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持续畅销,诗词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火了诗词类图书。(摘编自2017年4月“人民网”)材料四古有鱼传尺素,今有图书漂流。而当图书漂流遇到高铁,旅行的你会跟哪一缕书香邂逅?“鱼书计划”旨在推动全民阅读,“鱼书”二字出自中国古代典故“鱼传尺素”,意味着书信的传递。参与图书漂流活动的旅客
6、,可在候车厅的自助式图书漂流点鱼书漂流站上选取想要阅读的书籍,并通过输入身份证号码或车票信息等方式注册个人信息,扫描图书编码之后,即可将图书借走。此外,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漂书上的官方二维码,进入漂书讨论区,与来自不同城市的漂书人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参与实时书评互动,让图书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漂流起来。(摘编自2017年4月长沙晚报)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后,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并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B分析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率,可以发现我国成年国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近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
7、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C.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与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2009年的差距最小,2016年的差距最大。D数字阅读时代,年轻人成为电子阅读的生力军,他们大多愿意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有关的内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判断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的差距,可以通过曲线时间节点的百分率的分差判断,2016年是“66.1%55.3%”,分差是10.8%;2009年是“16.7%14.9%”,分差是1.8%,但2012年是“32.6%31.2%”,分差是1.4%,可见差距最小的是2012年而不是2009年。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
8、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只有在国家层面出台鼓励全民阅读的相关政策、措施,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B相较于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上升较快。C许多读者同时使用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并且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随年龄段的增大而提升。D热门影视剧推动了其原著的畅销,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稳居畅销书榜首。E“鱼书计划”使得旅途不再无聊,旅客可按照鱼书漂流站的提示借走图书,并与他人分享阅读感受。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只有才”表述过于绝对,不是只有国家层面出台鼓励全民阅读的相关政策、措施,才能提
9、高国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如材料三中列举的读者自发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有关的内容,与网友“一起读”,热门影视剧、电视节目等形式也可带动国民阅读热情,从而提高阅读率和阅读量。C项,“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随年龄段的增大而提升”错误,文中说“年轻一代更成为电子阅读的生力军。其中,90后和0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D项,材料三介绍热门影视剧带火了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图书,只能表明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并不能说其稳居畅销书榜首。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怎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全民阅读。(4分)答:_答案:国家出台政策,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关部门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读者积
10、极参与阅读活动。(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要回答如何“有效地推进全民阅读”的问题,就要考虑材料中涉及的有关推动“全民阅读”的方法以及目前“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等。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要想有效推动全民阅读,国家要出台相关的政策,这是最基本的内容;同时,在材料一中还可以概括出另外一点,即相关部门要注重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同时,从四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根本的因素是个人参与的问题,即读者本人要积极参与读书活动等。由此可以得出具体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2分)
11、材料一在POS机上刷银行卡也好,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的手机交易也好,对消费者而言这些不需要使用现金。轻而易举的消费举动,看似简单的原理却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此做出非常多的努力和尝试,不断通过指引等方式带动人们习惯在手机、iPad等终端进行交易,这也让一部分人“刷”进了互联网的“无现金时代”。如果我们想真正实现“无现金社会”,一方面提供互联网支付的单位要在货币和IT方面的经验、技术过硬,一方面要多方面协助来创造高度安全的网络环境,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如果网络环境无法保证交易安全,就如同我们在被安装信息窃取工具的POS机上刷银行卡一样,无论多么小心,都会被不法分子复制银行卡、盗取
12、密码。在这样不安全的环境下,人们宁可用现金。(选自“无现金时代”真的来临了吗?,有删改)材料二材料三媒体和互联网巨头都在歌颂“无现金时代”,普通人则在便利性面前用手机进行了投票。但“无现金时代”,仍然是一个乌托邦名词。美国人在信用卡时代,就用一张卡部分消除了现金,而今天,手机只是比信用卡的应用场景更广泛一些而已。不过,这不妨碍“无现金时代”被宣称为一种共识。移动支付和“无现金时代”的出现,从根本上一举改变了中国人谨慎而保守的消费习惯。过去信用卡没有实现的中国人信贷梦想,被移动支付慢慢带进了现实。绑定一张银行卡,或者干脆用支付公司的小额信贷,很快,曾经喜欢赚一分花一分的中国人,就会被带进信用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