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高中语文 教科书 选文 问题 调查 思考
- 资源描述:
-
1、关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结合旧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方面的得失情况,本文认为目前新出版的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此方面仍然存在着几种认识上的偏差,在对新旧语文教材的对比分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期望这场大规模的语文教科书革命会更符合当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以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时代性与典范性的辩证统一指向性多元化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示精神,目前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已陆续问世。从接受者(学生)的角度看,新版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是否达到了提升文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及影响?如果新版教科书尚需时间的检验,那么,从新旧
2、教科书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思考和启示?带着这些问题,2019年9月,我们对山东省泰山学院中文系2019级新生,即2019届高中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总人数为300人,有效答卷268份,调查对象分别来自山东、山西、陕西、青海、云南、四川、重庆、福建、江西、辽宁、吉林、新疆、黑龙江等13个省市自治区。通过此次调查及其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新版语文教科书在选文方面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选文的“时代性”和“典范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规定:“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这些要求
3、之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选文的“时代性”和“典范性”。“时代性”与“典范性”,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时代性”强调教科书要注意选取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文本,但又必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即具有“典范性”,“时代性”包含着“典范性”;具有“典范”意义的文本,不必是当下的,但却是它特有时代的“典范”,“典范性”包含着“时代性”。此其一。其二,“时代性”还意味着对传统文本的创造性解读,即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辩证统一。比如选读古典诗文时,其历史意义就是希望学生学习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情感以及当时的社会心理;其现实意义就是借古喻今,满足读者所处时代的审美需求。因为语文教科
4、书中的选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欣赏,无论哪部作品,只要被选入了语文教科书作为范文来供学生学习,它就必然承载了文化传播与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双重任务。这是选文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在对旧版语文教科书选文问题的调查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感受。此次调查共设计了5个问题,前2个问题是:(1)在20世纪的文学家中,你最熟悉的有哪些?(2)在最熟悉的名家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请看调查结果:表一鲁迅朱自清巴金老舍叶圣陶冰心徐志摩钱锺书余秋雨张爱玲三毛琼瑶金庸最熟悉229127105118391169184918084103116最喜欢6317610015717241322922表中数据显示: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意义非凡
5、。表一告诉我们,在名列前茅的13位名家中,“最熟悉”的前7位中有5位源自语文课本选文,他们是鲁迅、朱自清、巴金、老舍、冰心;在“最喜欢”的前7位中有3位与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有关,他们是鲁迅、朱自清和冰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鲁迅先生,他在“最熟悉”、“最喜欢”两个选项中都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看同学们的回答。“最熟悉”鲁迅的理由有:“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过鲁迅的文章最多”、“从小到大接触的最多”等;“最喜欢”他的理由是:“学过他的文章最多”、“有人格魅力”、“文章中的国民性”、“批判性”、“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山,无法逾越”、“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时代潮流”、
6、“有独立的思想意识”、“民族魂”等等。从上述表述可知,鲁迅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固然使中学生铭记不忘,而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同一般。据调查,旧版初、高中语文教科书曾先后选入鲁迅作品20余篇,居所有作家之首。如此轰炸式地对某一作家作品进行选读虽然有失公允,但从其对中学生的影响上看,应该说旧版语文教科书在选文方面有成功之处!因为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领军人物,无论其作品的历史意义,还是现实意义都在其他作家之上,其“时代性”与“典范性”的含金量自然成就了他的文坛霸主地位。旧版语文在选文的“时代性”与“典范性”的成功结合,还体现在其他几位作家的作品选读上。比如现代文学部分,除了鲁迅作品之
7、外,只要是高中毕业,人们都能够说出能够代表那个时期的著名篇章背影、荷塘月色、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别康桥、骆驼祥子等等。这一切都应该得益于旧版语文的选文。相比之下,新版语文教科书则多少有些遗憾。比如山东版,其必修本共有88篇选文,其中中国文学部分:古代文学29篇、当代文学27篇、现代文学8篇。其中现代作家作品有:读书的艺术(林语堂)、蒙娜丽莎的魅力(傅雷)、再别康桥(徐志摩)、钓台的春昼(郁达夫)、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宗白华)、祝福(鲁迅)、雷雨(曹禺),从这些作品的题目上就可以看出,真正能够反映1919年1949年间最能代表现代文学创作成就的篇章,只有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
8、念和祝福,以及曹禺的雷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不仅如此,语文版也有此倾向。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前两册的32篇选文中,古代文学16篇、当代文学11篇、现代文学8篇。它们是:死水(闻一多)、黄鹂(徐志摩)、雨巷(戴望舒)、寂寞(卞之琳)、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冯至)、春(穆旦)、铸剑(鲁迅)、<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曹聚仁)、箱子岩(沈从文)。两个版本虽然在数量上有所不同,却有许多相同之处。一是更强调古典文学的传承地位,二是更看重当代文学的当前意义,三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很少。为什么会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文学表现出如此的冷漠?为什么对这个时期的那些传统名家名作做如此大的“颠覆”?尤其不能理
9、解的是,山东版完全抛弃了现代散文的旗帜性人物朱自清,其深受学生们喜爱的经典之作荷塘月色也被台湾当代作家颜元叔的荷塘风起取而代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是新版教科书的编写章程使然,还是大家对“时代性”与“典范性”辩证关系的片面性认识?应该是后者。相比之下,广东版、苏教版则高出一筹。请看下文:第三单元散文(1)9荷塘月色朱自清(62)10散文两篇冰心(65)霞(65)我的家在哪里?(66)11拣麦穗张洁(68)12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73)13沙田山居余光中(78)推荐阅读(87)抒情绘景的现代美文朱自清散文全集(87)为了更有可比性、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我们节录了广东版的第三单元“散文”部分的
10、目录浅加说明。这组选文有两大特点:一是很好地把握了散文的“时代性”、“典范性”的基本内涵。5篇文章既是作者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也与当前社会的人文关怀、人性主题一致。二是体例编排合情合理。前有必读篇目具体作家的具体作品作感性导引,后有朱自清散文全集供选读时理论提升、开阔眼界之需,有点有面,疏而不漏,真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看来,选择精品并不难,难的是对“时代性”、“典范性”的准确定位!二选文的指向性指向性,是就选文的教育价值而言。所谓教育价值,是指所选文章的主要目的及其应用效果。“语文和文学都是人类的语言活动方式,两者有重叠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地方。粗粗地讲,它们都承载着一定的思想内容或所谓&l
11、squo;道’,但文学意在审美,语文重在实用。”1尽管语文不是“载道”的工具,但它具有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它面对的是正在成长中急于汲取知识、确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人生态度的青少年,它具有间接的“载道”之意。因此认识并充分发挥选文在语文教育中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为此,课标规定:“教科书要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就是说,选文除了要考虑作品本身的“时代性”与“典范性”之外,还要考虑中学生对作品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效果,即选文要有指向性。在这一点上,旧版语文教科书有许多遗憾
12、。从前表中所列的“最喜欢”一项中可以发现:学生们“最熟悉”的作家有时候却不是他们“最喜欢”的作家。为什么熟悉这些作家,因为语文课本介绍过他们的作品,为什么不喜欢?因为选文与他们的兴趣、爱好不一致。于是就出现了表一中的错位现象。从表中的数字对比可知,在“最喜欢”一项,除鲁迅外,其他作家的名次都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当代学者散文家余秋雨,由原来的第9位上升到了第2位,其次是台湾已故作家三毛由原来的11位上升到第3位、还有香港武侠泰斗金庸,由原来的13位上升到了第3位。之后依次是朱自清、钱钟书、冰心、张爱玲。在这8位“最喜欢”的名家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5位与语文教科书选文无关,他们是余秋雨、三毛、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