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中学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课件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课件 江西省 横峰 中学 2016 年高 语文 第一轮 复习 古代 诗文 阅读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1.考点阐释 2.考点精讲 3.规律方法 4.拓展提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考点古代诗歌鉴赏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返回目录第3页数字媒体资源库结束放映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一切用以增强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的内容。诗
2、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因此,它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1.考点阐释返回目录第4页数字媒体资源库结束放映2.考点精讲返回目录第5页数字媒体资源库结束放映1.(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题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教你答题:明情感:先由下片的“故乡惟有梦相随”一
3、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找意象:找到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了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漂泊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独无依。类型三鉴赏表现手法返回目录第6页数字媒体资源库结束放映审题:1.明确题干要求,重在对词句的赏析。2.理解整体内容,辨析其表现手法。3.结合关键词语具体分析,明确其表达效果。2.(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
4、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答案:词句主要运用衬托手法,以“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返回目录第7页数字媒体资源库结束放映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试
5、析“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一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解析答案答案:(示例)反衬。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晖,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是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的静。解析: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首联用“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颔联用长满青苔的台阶,白鸟的徘徊不去,暗示禅智寺空寂人稀。颈联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意。尾联用热闹的扬州来陪衬。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时要结合整首诗的意境特点来分析。返回目录第8页数字媒体资
6、源库结束放映类型三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衬托、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也包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等。高考对于“鉴赏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本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本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赏析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资料链接3.规律方法返回目录第9页数字媒体资源库结束放映4.拓展提升返回目录第10页数字媒体资源库结束放
7、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游庐山宿栖贤寺王安国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解析:先总的概括景物特点,然后再具体结合诗句描述景象,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意境,如“千山”“月午”“一壑”“泉鸣”等。这两句诗很显然前一句是静景,后一句是动景,动静结合。答案:第三、四句描写了庐山之夜明净幽寂的景色:层峦叠嶂中皓月的清光把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风雨交至的萧瑟秋声。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返回目录第11页数字媒体资源库结束放映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010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