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出塞_长春版.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22901
  • 上传时间:2025-11-18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94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四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出塞 长春
    资源描述:

    1、出塞教学设计教材解读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堪称唐边塞诗中“神品”,尤以出塞为冠,明李攀龙赞出塞为唐七绝压卷之作。出塞一诗主旨,历来有厌恶战争、渴望和平说;盼望朝廷起用良将说;同情征人、百姓疾苦说等。然而,当我们透过历史的天空,再次静心品读,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哪一种主旨,其背后都包蕴着作者对于所有生命的尊重与关爱。而这一点,正是唐诗的主旋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礼赞生命。这是博大的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伟大人文精神,在今天,它依然彰显着非凡的魅力。教学目标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3.课内外相结

    2、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教学重难点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情感,激发爱国之情教学过程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1.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板书:明月)突出李白可能是在什么状况下思念家乡。自己在外想家一般怎么办?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2.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了这首诗,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不妨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交流。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4.现在谁能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

    3、的方法。(板书:边关)过渡: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说一说。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学一学。我们刚才总结了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有一首描写征人具体生活的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

    4、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亲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在同一轮明月下的征人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呢?学生思考,完成练习。来源:学+科+网Z+X+X+K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相互搀扶着来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望,忍不住喊一声( )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替别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忍不住别过

    5、脸去,偷偷擦拭去( )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父亲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 ),稚嫩的心灵从此( )教师激情引读。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学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

    6、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写话。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学生读诗。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汇报,教师引读。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来源: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

    7、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来源:学*科*网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三、结课升华。(1)引入汉匈战争的一些资料。资料:来源: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

    8、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2)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你能否试着谈一下对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汉民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的看法?学生自由谈,教师不做定论。(教学意图:炙热的情感可能燃烧学生的理智,今天读这首诗,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的悲剧有全面、公正的看法。)四、课内外结合,学习古诗1.教师印发课堂上出现的古诗,有兴趣的课后自学。2.王昌龄没有找到制止战争的有效办法,你对“

    9、阻止战争”又有何高见?【板书】来源: 明月 边关家 征人 父母 妻子 孩子出塞教学反思出塞一课的教学,做了以下一些尝试:1.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如,教学中资治通鉴资料的引入,汉匈战争资料的引入,还有课前印发给学生的资料。应该说,这些资料的引入,对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创设意象、营造意境。诗歌是一门艺术,对于诗歌的意象的创设和意境的营造,本节课做了

    10、一些尝试。如本课的导入,借静夜思导入,抓住睹月思乡中的“明月”,联系出塞中的“明月”,在本节课创设出“明月”意象,古人是望明月而思亲人啊,那么征人望着那从秦到汉一直高悬的明月,心中当作何感想?再如,本诗意境雄浑苍凉,发千古感慨,如何让学生感悟并走进诗歌的呢?我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感悟诗歌的前两句,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对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有了初步的领略。3.读悟结合,体味诗情。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

    11、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你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在学生悟到征人们一个朴素愿望“回家”后,教师再引读这两句诗,这样,学生对这两句诗的体会就更深入了一个层次。4.以诗解诗,促进感悟。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补充一首诗助读,通过对补充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5.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鸣点。古诗所表现的生活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较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了帮助

    12、理解诗歌,出塞教学中,我抓住“人人思家”这一情感的共通之处,从李白思乡到自己思乡的感觉,进而理解“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归”“永远永远不能回家”的感觉,最后过渡到“千百万人盼回家”这个情感主题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6注重语文的训练。在古诗中加强语文训练,本课教学体现在两点:一是教给学法,引导自学。学生初步读懂古诗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在之后的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自学古诗,学以致用;二是激发情感,引导写作。在学生充分体会了诗歌前两句思想感情后,情感体验的高潮处教师引导学生也写两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情动而辞发,写作训练的时机自然合理。但本课的教学,教学环节不够简洁,有拖沓感。例如第一句诗的教学,教学环节过于繁杂,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不足。此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单调、贫乏,这些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检讨改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出塞_长春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290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