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五)(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2021 2022 学年 中考 语文 试卷 解析
- 资源描述:
-
1、2021-2022学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五)(本卷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选项的事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A. 向上抛的硬币会落下B.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新闻C. 太阳从西边升起D. 长度分别为4、5、6的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1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详解】解:A、向上抛的硬币会落下,是必然事件;B、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新闻,是随机事件;C、太阳从西边升起,是不可能事件;D、长度分别为4、5、6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是必然事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
2、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2. 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 2B. C. D. 【2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详解】解:A2是整数,属于有理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分数,属于有理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是无理数,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是循环小数,属于有理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2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3. 一个几何体如图所示,它的左视图是()A. B. C. D. 【3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左视图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由图可知左视图是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左视图的定义4.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x2x3x5B. (x-y)2x2-y2C. (x2)3x6D. x6x3x2【4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以及完全平方公式即可解答【详解】解:A. x2与x3不
4、能合并,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 (x-y)2x2+y2-2xy,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 (x2)3x6,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 x6x3x3,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5.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A60,E45,则DBC的度数为()A. 10B. 15C. 18D. 30【5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的度数【详解】解:ABCF,FACB90,A60,E45,故选B【点睛
5、】本题考查了三角尺中角度计算,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 如图,ABC内接于O,BD是直径,C60,AB=3,则BD的长为()A. B. C. 4D. 【6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连接,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以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得,进而求得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C60, BD是直径, AB=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7.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6、x22x1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的值为()A. 2B. 1C. D. 2【7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意得,=.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与系数的关系,若x1,x2为方程的两个根,则x1,x2与系数的关系式:, .8. 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景区已经完成5G基站布设,“孔夫子家”自此有了5G 网络5G网络峰值速率为4G 网络峰值速率的10倍,在峰值速率下传输500兆数据,5G 网络比4G 网络快45秒,求这两种网络的峰值速率设4G网络的峰值速率为每秒传输兆数据,依题意,可列方程是()A. B. C. D. 【8题答案】【答案】A【解析】【
7、分析】直接利用在峰值速率下传输500兆数据, 5G网络比4G网络快45秒得出等式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设网络的峰值速率为每秒传输兆数据,依题意,可列方程是: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正确等量关系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9. 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顶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B在y轴上,点C,点D在x轴上,AD与y轴交于点E若,则k的值为( )A. B. 3C. 6D. 12【9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作AFx轴于F,得到S平行四边形ABCD2SBCD6,再根据矩形ABOF与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相等即可求出|k|6进而求解【详解】解:作AFx轴于F,如下图所示:
8、SBCD3,S平行四边形ABCD2SBCD6,S矩形ABOFS平行四边形ABCD,S矩形ABOF6,|k|6,在第一象限,k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过反比例函数上任一点作x轴和y轴的垂线,则两个垂足、原点及该点所围成的矩形面积等于反比例函数的|k|10. 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分别交BC、BD于E、F,下列结论:ABFACE;BD=AD+BE;若ABF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分线的意义可得
9、,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即可证明ABFACE,进而判断;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的性质,以及的结论可得,进而可得,同理可得,进而可得,即可判断,设,结合的结论可得,即可求得,进而判断,证明,根据的结论可得,根据等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可得,进而求得,根据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即可判断【详解】解:AE平分BAC,四边形正方形,是对角线,ABFACE;故正确;,BD=AD+BE;故正确设 BD=AD+BE;故不正确;ABF的面积为1,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故不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
10、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若代数式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_【11题答案】【答案】且【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得:1-x0,且x+10,且故答案为:且【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和分母0是解题的关键12. 如果x+y2,xy1,那么代数式2x22y2的值是_【12题答案】【答案】【解析】【分析】根据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进而将x+y2,xy1代入求解即可【详解】解:x+y2,xy1,2x22y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代数式求值,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1、13. 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OC1,高AO3,则该圆锥的侧面积等于_【13题答案】【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底面半径和高利用勾股定理得,然后根据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可直接进行求解【详解】解:,圆锥的侧面积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锥的侧面积,熟练掌握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4. 观察下列图中所示的一系列图形,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n个图形中共有_个【14题答案】【答案】(3n+1)【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图形,可以发现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得到【详解】解:由图可得,第1个图形中,的个数为:1+31=4,第2个图形中,的个数为:1+32=7,第3个图形中,的
12、个数为:1+33=10,第4个图形中,的个数为:1+34=13,则第n个图形中,的个数为:1+3n=3n+1,故答案为:(3n+1)【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变化类、列代数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图形中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5. 在中,则的值是_【15题答案】【答案】【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作CD垂直于BA,交BA延长线于点D,在直角三角形ACD中,利用邻补角定义求出CAD=60,进而确定出ACD=30,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由AD+DB求出DB的长,在直角三角形BC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