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季氏将伐颛臾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季氏将伐颛臾 广东省 惠阳 中山 中学 高中语文 必修 四导学案 季氏将伐颛臾
- 资源描述:
-
1、14、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编写:谭宇菲 审核:吴丽君一、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的思想;学习论语的有关知识,深刻体会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政治主张及人生态度。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其用法。3、背诵课文。二、学习方法:积累、诵读、探究。三、课文助读(一)、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1)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可称格言体,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2)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问体,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3)跟特定的对象
2、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如孔见师冕。(4)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如季氏将伐颛臾这一章。论语的记录者,并没有在文学上追求一定效果的意识,但有时通过简洁的对话显示出人物的性格,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如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写出孔子安贫乐道的一面,较有感情色彩。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他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二)、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
3、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下降为平民。孔子幼年丧父。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生畜),工作得很出色。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50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去过齐国。50岁那年,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56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为时14年,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的弟子相传
4、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他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三)、背景材料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四、预习题(一)(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 颛臾( )社稷( ) 虎兕( ) 椟中( ) 冉有( ) 柙(
5、) 近于费( ) 相夫子( )( ) 夫颛臾( ) 何以伐为( ) 为之辞( )(二)文言知识积累。1 辨析下列多义词。是 无乃尔是过与 ( ) 是社稷之臣也 ( ) 是谁之过与( )过 无乃尔是过与( ) 且尔言过矣 ( ) 是谁之过与( )2 请写出下列特殊句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 无乃尔是过与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 是社稷之臣也 ( )何以伐为 ( )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三)、阅读文章,分析14部分。在口译的基础上,请翻译下面几个句子。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译作: 是社稷之臣也 译作: 何以伐为 译作: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作: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6、是谁之过与? 译作: 课外拓展(一):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为带点的字注音 省 传 2.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 C.交: B.忠: D.信: 3.翻译这则短文。 预习题(二)阅读第五、六部分。(一)在口译全段的基础上,请笔译下列句子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根据要求回答。1、请用“/”线画出以下句子语气停顿之处。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既来之
7、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则安之 吾恐季孙之忧 (三).请从这两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四)请提出在预习中你所碰到的一两个问题。 课外拓展(二)掌握文言虚词“而”用法。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归纳“而”字用法:(一)“而”字用作连词的用法: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而”字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师说)2、“而”字表示递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