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件5-4尊生(新人教版选修).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先秦 诸子 选读 课件 尊生 新人 选修
- 资源描述:
-
1、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作者背景】李商隐(约813一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牛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
2、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这首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839),当时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诗人与自己所爱的一位贵家女子,在一个美好的春夜相见,第二天自己就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郎生活。一切美好,都变成难以追寻的记忆,于是作者写下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主旨感悟】这首诗主要抒写诗人对昨夜一度春风旋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诗人先是对昨夜情景进行回忆,写星光闪烁、和风习习,以画楼桂堂予以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旖旎的气氛。再用“身无彩凤双飞翼”暗示爱情的
3、阻隔,用“心有灵犀”比喻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这不是单纯的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而是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安慰。“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在追怀思念中,又要去“走马兰台”。作者巧妙地将爱情间隔的怅惘与身世飘零的慨叹融合起来,不但扩大了诗的内涵,而且深化了诗的意蕴。【艺术鉴赏】1虚实相生,富于变化。首联明写昨夜,实际上是把今宵到昨夜的情景联想与对比;颔联本应紧承而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到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再回到自身。这样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虚境实写等手法的运用,就使得这首采用赋法写成的无题诗显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使读者感到困惑
4、。其实,这可看作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作品了。2用语清新,比喻新奇。整首诗语言流畅,不用奇字,不用新词。如首联用平淡的语言写出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闪烁,和风习习,充满着温馨的气息。借助于星辰、和风的点染,画楼桂堂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旖旎、富于暗示性的环境气氛。“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句则运用了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前一句暗示爱情受阻隔,是常语翻新。“心有灵犀”一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相通,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和巧思。这种联想更带有象征色彩。诗人要表现的不是单纯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欣喜,而是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安慰。结句又以“转蓬”来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也是贴切
5、而生动的。(2010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
6、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节选自宋
7、史赵良淳传)【解析】B项中“荫”应为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答案】B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重点学习第1则选文。理解、分析和评价庄子的“尊生”思想。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珍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1“尊生”的涵义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尊生指既要珍重自己的生命,又要珍重别人的生命。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说,尊生意味着不能使生命沦落为工具。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反对自身的异化。如果一个人被外物役使而不能主宰外物,那么他作为人就不是目的了,而是被异化成了手段。在现实生活中,人被异化的危险无处不在。物质、技术、权力及其相关的欲求都可以把人异化。面对这种困境,庄子学派提出了
8、“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思想,对现实人生极有警示意义。二是反对把他人工具化。栎社树的寓言并不是要讨论木匠或树木的问题,而是传达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匠石和栎社树是两种价值取向的代表。匠石认为栎社树是无所可用的“散木”,他的价值取舍的标准是树木能否满足做船、做棺材、做器具、做门户、做柱子等一切世俗功利要求。从他的立场上说,树木的价值就体现为充当某种工具或手段。他拒绝跟不符合这种价值取向的对象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所以,面对高大无比、观者如市的栎社树,他“不肯视”“行不辍”,并斥责了对栎社树叹为观止的弟子。跟匠石截然相反,栎社树把“无所可用”当成“大用”,不懈追求,一方面坚决拒绝充当工具性价值的载体,一方面坚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课件 (共28张PPT)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