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山东专用)学案:第四部分 第4讲 技法精练篇——通技法巧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山东专用学案:第四部分 第4讲技法精练篇通技法巧提升 WORD版含解析 2021 新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山东 专用 第四 部分 技法 精练 提升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第4讲技法精练篇通技法,巧提升学案1标题秀拟题求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写标题是作文的“头”等大事。如果考生能够拟写一个充满才情、智慧的标题,会让所写的作文“眼睛”明亮、传神,那么考生的作文也会让阅卷人耳目一新。因此,考生在拟写标题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切题,即切合材料。标题要准确扣合文章内容,长短合适,让阅卷人看了就能了解文章主题。如果标题对主题具有暗示或提示作用,那么阅卷人就可以很快抓住考生文章的中心思想。切时,即切合时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的选材一直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聚焦时代热点的风向标。切体,即切合文体。记叙文的标题,讲究生动形象,有意蕴;议论文的标
2、题,讲究鲜明深刻;说明文的标题,则讲究简洁准确。1亮出观点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材料多紧跟社会热点,因此考生在拟写标题时,应尽量根据材料抽取“核心立意”、提取“关键词”,通过前添后加,直接将观点入题,这样旗帜鲜明,可以让阅卷人一眼就能看清文章的“旌麾所指”,在减轻阅卷人阅读负担的同时,给人干练清爽、一目了然之感。如:不稼不穑,难成栋梁(2019年全国卷)洒青春热血,挽民族危亡(2019年全国卷)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2019年全国卷)技法点评:标题点明了演讲主题中的“热爱劳动”,又说明了“劳动”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即“难成栋梁”,故应“从我做起”,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热爱劳动”这一传统的肯定态度;标
3、题从材料情境“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和任务驱动“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演讲稿”中,提取“民族危亡”和“青年学生运动”两个关键信息,以对称句式“洒青春热血,挽民族危亡”为标题,穿越历史,激发“五四”爱国热情,精准扣题,观点鲜明,现场感十足;标题从“毕业前最后一节课”的图文漫画中,提取出关键词“最后一节课”和“师生情”,由衷地表达作者对师生情谊和师长关怀的理性认识与诚挚赞美。2巧借回目回目式标题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标题的成熟格式,兼具形式美、语言美的特点。回目式标题采用对偶句的形式,具有一种寓变化于整齐
4、的均衡和谐之美。考场上,考生若能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回目式标题的形式,对主题立意进行赋形,使之形成四四、五五、六六的对称句式,则会使作文标题熠熠生辉,具有张力。如:劳则生欢,劳则生慧(2019年全国卷)以劳动立身,以实干兴邦(2019年全国卷)三载时光飞逝,一世师生永存(2019年全国卷)技法点评:标题中,“劳”字反复出现,“欢”“慧”互补,将劳动可以带来欢乐、劳动可以产生智慧的主旨浓缩在一个对偶句之中,整齐工致,颇有见地;标题将劳动于己、于国的重要性以回目式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整齐匀称,浑然天成;标题把“时光飞逝”与“师生永存”巧妙联系起来,借助二者“变”与“不变”的对比,写离别师生的深厚感情,
5、对仗工整,抒情酣畅。3融入诗意不少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和歌词中的语句经典优美,借用或化用它们做标题,很容易把阅卷人带入诗词或歌词所创设的意境当中,这样可凭比较抢眼的标题,得到阅卷人的青睐,进而得高分。这类标题句式整齐,有的尾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得词句结构之美,又得汉字音韵之美。如:执子之手,与子偕劳(2019年全国卷)五千年国祚新开,九万里秋风正举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爸爸妈妈的信(2019年全国卷)技法点评:标题化用诗经中的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运用谐音,巧妙地将“老”替换为“劳”,既可以理解为“与你一起劳动”,也可以理解为“劳动伴随终生”,一语双关,意蕴丰厚;标题从“四海同题开
6、国大典”的征联“五千年国祚新开,爱乾坤倒转两间,凭人民立,和人民共;九万里秋风正举,看星火燎成一色,已天下红,更天下公”中而来,不着痕迹,浑然天成。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下,陪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有的是家长从生活到学习全程参与;有的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者家长请的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目前陪读的主要原因有照顾生活、监督学习、互相攀比以及跟风盲从等。有的家长认为,为了孩子的学习,下功夫陪读,值得;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应该努力工作,做出榜样,而孩子靠培育,不是靠陪读。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
7、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陪伴;自立与成长;集体生活与个性独立;榜样的力量;陪伴的未来;成长需要陪伴。学案2析题准析题求巧考场作文需要考生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向阅卷人展示自己析题的巧妙之处,吸引阅卷人的眼球,这就需要考生在文章的关键处准确点穴:“聚焦核心”,即所有的段落都围绕材料的核心内容展开,而不旁逸斜出;“通体透光”,即全文布局清晰,每段段意明显,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中通外直”,即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多设置思维标志,便于阅卷人快速把握文章的精髓。1首句提要一篇文章由段落构成,而每段的开头能否吸引阅卷人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考生在
8、布局全篇时,若能在重要段落的开头做到首句提要,用相似的标题句、哲理句、古诗文等来统领全段,产生“标题引领”“美句导航”“诗文连缀”的表达效果,则可以使全篇清晰、直观、有序地展现在阅卷人的眼前。【高考印证】志当存高远,报师桃李园一考生古人有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尚记否,临别的课堂上恩师充满温情的话语?“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此为恩师郑重的嘱托,亦为临别之际不舍的告白。身为学子,为不负恩师的期许与陪伴,你我当读书明志,志存高远,谨记师长之谆谆教诲,而亦唯有如此,方得桃李花开,芬芳世间!子读眼前书,志当存高远。苏子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你我作为学生,读书当为“人生第一
9、等要事”。于当今之时代,读书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唯腹中有墨,方可人生有为,此即所谓“适应就是力量”。而亦有言道“人无志不立”,你我既知读书为要务,则亦当明人生之志,并以眼前之书为阶梯,锲而不舍地攀登,终可翻越生命旅途之高山,换得人生一片光明。故身为学生,你我当读好漫漫人生路上的每一本“眼前书”,以不屈之志登有云之巅,亦唯此方不负拳拳师恩!师望眼前子,温情留心间。论语中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此乃孔子对师者之评价;“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此为对师者之真情颂歌。师者,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为学子心灵之向导、人生之导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位位以青春献教育的老师,几十载风雨兼程而不曾
10、止步,方筑起华夏大地数万栋梁!临别课堂上,老师口中的“看看”,是对学子的嘱托,更是对学子的不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我当铭记,每一位恩师千余日夜的陪伴与教诲,将师生之温情存于心间!师生共长情,芬芳满人间。李商隐之诗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诗虽不是专门为歌颂老师而作,但却成为当代莘莘学子对师者最好的赞美,一代代学子以此讴歌人生途中最重要的领路导师!身为学子,你我当做到“事师之犹事父也”,更当读好“眼前之书”,于人生路上闯出一番天地,让恩师曾经带领你我踏过的土地花开满园,桃繁李盛,留得芬芳满人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在临别课上的老师如此说。他们的话里是对你我之嘱托
11、,亦是对你我之不舍。故你我必当:读好眼前书,以桃李满园报之!(2019全国卷高分作文)【名师点评】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紧扣“读书明志”,立论为“志当存高远”,并以此“报师桃李园”,不但大气磅礴,而且逻辑缜密;主体部分“首句提要”,依次从“子读眼前书”“师望眼前子”“师生共长情”三个角度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对象转换一目了然,其中的分论点起到了“路标”的作用;结尾水到渠成,重申论点,照应开头和标题。2片段组合考生可以运用列小标题、序列号的方式将整篇文章切分成或并列,或对照,或递进的若干个小板块。这些小板块看似独立,实则有机相连,共同演绎文章主题,使全文形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格局。【高考印证】哦,看看一
12、考生“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尽管我知道此时此地不太适合流泪,但看到这画面、这文字,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老师啊,我的老师,此刻,我觉得您就站在我的眼前,慈祥地看着我答题。一、看看“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来看看你们,当我在后面看的时候,不希望看到你们的眼睛。”开第一个班会的时候,老师如是说。我不由自主地回过头去,看着后门上的那块透明玻璃,心里一阵阵后悔:就在上节自习课,我曾透过那块玻璃,看到了老师的眼睛。我的第六感特别灵敏,好奇心也很强,看来以后要有所改变了。怎么改变?老师有绝招:“当你感觉无聊的时候,找一道比较难的题,给自己定一下时间,争取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出来。”说完,老师神秘兮兮地补充一句
13、,“这一招,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我们是二班(般)的。”听到同桌的小声嘀咕后,我差点笑出声来。“老师喜欢看我们的背影,但不喜欢看我们的眼睛。”同学之间,这条“奇谈怪论”获赞最多。二、看看,看看过了不久,我的疑惑来了:谁说老师不喜欢看我们的眼睛了?在他的语文课上,我怎么觉得他一直盯着我的眼睛讲课?不然,为什么每当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丝疑惑,他都能把讲课的节奏慢下来,直到我听明白了,才恢复原来的语速。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我心直口快地说出这种感觉时,没想到,引来的是一顿痛扁:“你以为你是谁啊?其实老师讲课时是一直看着我的!”“看着我讲的!”“看着我讲的!”怎么全班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莫非老师长了40双眼
14、睛?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想想看,他老人家的心里得多亮堂啊!三、看看,看看,看看“老师的眼睛红了!”尽管藏在厚厚的镜片后面,但还是被眼尖的同学发现了。是生病了,还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都不像,你看,老师的嘴角上还挂着笑呢!老师把数好的卷子纸,分别放在第一排的同学面前,让他们向后传,不久所有的同学都看见了卷子纸上面的内容。原来是几个作文片段和几篇完整的作文,文字的下面还有大片大片的波浪线。大家看看小张的这一段,这个排比句不但气势如虹,而且言之有物,精品啊!精品!大家看看小李的这一段,什么叫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是!大家看看小王的这一段,这联想,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大家看看小赵的构思,知道什么是创
15、新了吧?哦,亲爱的老师,我们正是在您的“看看”中学会了阅读,学会了写作,也学会了做人!从今以后,我不能天天看到您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看我们时的眼神。(2019全国卷高分作文)【名师点评】本文紧扣“看看”行文,用三个片段巧妙连缀全篇,给阅卷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三个板块看似独立,实则有机相连,共同演绎师生情深的主题,使全文形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格局。结尾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我们正是在您的“看看”中学会了阅读,学会了写作,也学会了做人!可谓情真意切,意味深长。3重章叠句运用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中间只更换对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使几个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重
16、叠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也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和意境美。【高考印证】不负春光不负卿一考生六月鏖战,吾辈之意气;三载春秋,先生之培养。吾不言春蚕丝尽、蜡炬泪干之词,吾不言十里长亭、万里送君之词。硝烟弥漫中,吾壮怀激烈,只言定不负春光不负卿。初识恰似少年之遇,你教我放下过去,迎接未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初遇时,我还沉浸在与初中同学离别的伤感中。你不动声色地在我的作业本上批道:“有一天晚上,我放下所有的过去,从此我的梦便轻盈了。”高一,恰似少年。我遇到少年的你,你为我指明前方的路;你教我不恋过往
17、,不畏将来;你解开我过往的桎梏,带我走向新征程。渐识恰似壮年之遇,你教我把握当下,挑战现在。“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件事情的三分之二总是最难做的,也是最容易令人放弃的,却也是最有价值的。高二,跌跌撞撞走来。你借用莎士比亚的话对我说:“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你安抚那颗浮躁不安的心,你激活那颗渐生弃意的心。你说,三分之二后,将是我们愿意为之拼搏的人生,江阔但云不会低。所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正是如此。你拉着我走到此时、此刻。初别恰似老年之遇,你教我为人处世,走向社会。“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三年的时光即将结束,你兢兢业业、不舍昼夜,只为一将功成,拔剑示天
18、下。你说,走出学校,我们这一株株苗一定要成才。你说,我们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你,代表着学校,代表着青年一代。你说,今后的我们,要努力做像杜富国、程开甲那样的人,努力拼搏,报效祖国。老年之遇,更似一位智者的指点。那位智者将一生所学教给我们,教给下一代。先生之风,是贯彻“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先生之风,是坚持因材施教,不懈不怠。先生以为这是职责所在,殊不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先生之言,铭记于心。今日,吾辈挥洒战场,源自先生教导之恩;今日,吾辈以梦为马,源自先生循循善诱。他日,待吾辈逐梦未来,定不负春光不负卿!(2019全国卷高分作文)【名师点评】本文标题出自“
19、等闲若得东风顾,不负春光不负卿”,彰显对老师的一片赤诚。主体部分用“初识恰似少年之遇”“渐识恰似壮年之遇”“初别恰似老年之遇”重章叠唱,分别对应高中三年,使文章富有音乐的旋律感,有标清眉目和增添诗意的效果。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从世界第9上升到世界第2;发展理念,从单纯追求发展速度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百姓生活,从追求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国家发展的“大变革”关系着每个人的“小变化”,请结合见闻,写下你的感悟,分享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859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