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下学期5月适应性试题(Word版附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珠海市 第一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数学 下学 适应性 试题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珠海一中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训练数学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
2、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已知集合,则(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化简集合得,然后两集合取并集即可.【详解】由,可得,则.故选:C2. 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公比,且,则(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得,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解.【详解】由,可得,解得,又由,所以,所以.故选:B.3. 点到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5【答案】C【解析】【分析】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到之间的关
3、系,进而可求出离心率.【详解】由题意可得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为,所以到的距离为,不妨设,则故选:C.4. 已知,则(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通过比较的大小可得,通过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可得,即可选出答案.【详解】,故选:A5. 已知正三棱锥的侧棱长为,且侧棱与正三棱锥的底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则此正三棱锥的棱切球的表面积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先证明三棱锥为正四面体,然后转化为对应正方体的内切球,求其半径即可.【详解】 如图,连结与底面的中心,则平面,由题意侧棱与底面所成角,则,又因,所以,因底面为正三角形,中心为,所以,即,所以正三棱锥
4、为正四面体. 将正四面体放到正方体中,正方体的内切球即与正四面体的六条棱均相切,可求得正方体的棱长为,所求棱切球的半径即为表面积故选:B6. “校本课程”是现代高中多样化课程的典型代表,自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为继续满足同学们不同兴趣爱好,艺术科组准备了学生喜爱的中华文化传承系列的校本活动课:创意陶盆,拓印,扎染,壁挂,的纸五个项目供同学们选学,每位同学选择1个项目则甲、乙、丙、丁这4名学生至少有3名学生所选的课全不相同的方法共有( )A. 360种B. 480种C. 720种D. 1080种【答案】B【解析】【分析】分为恰有2名学生所选的课相同,以及4名学生所选的课全不相同两
5、种情况,分别计算求解得出,相加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恰有2名学生选课相同,第一步,先将选课相同的2名学生选出,有种可能;第二步,从5个项目中选出3个排序,有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方法有种;4名学生所选的课全不相同的方法有种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甲、乙、丙、丁这4名学生至少有3名学生所选的课全不相同的方法共有种故选:B.7. 已知圆,点,若圆M上存在两点B,C,使得是等边三角形,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条件可转化为存在点B使得,然后过点A作圆M的切线,切点为T,连接MT,则,然后可求出的范围,然后可得答案.【详解】由题知,圆M和正组成的图形关
6、于直线AM对称, 若存在点B,C满足题意等价于存在点B使得,过点A作圆M的切线,切点为T,连接MT,则,又,所以,则,解得故选:D8. 已知函数及其导函数的定义域均为,记若为奇函数,为偶函数,且,则( )A. 670B. 672C. 674D. 676【答案】D【解析】【分析】运用抽象函数的奇偶性表达式及导数运算可得的一个周期为3,再运用赋值及周期性计算可得一个周期内的和,进而可求得结果.【详解】为奇函数,即:,又,又为偶函数,将中换成得:,将中换成得:,由得:,的一个周期为3,将代入得:,又,.故选:D.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
7、求全部选对5分,部分选对得2分,有选错得0分)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若,则B. 若,则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C. 在经验回归方程中,当解释变量每增加1个单位时,响应变量将平均减少0.3个单位D. 对分类变量x与y的统计量来说,值越小,判断“x与y有关系”的把握程度越大【答案】AC【解析】【分析】由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公式可得A;由事件相互独立的定义可得B;由经验回归方程可知C;由独立性检验的思想可知D.【详解】对于A,由二项分布的期望与方差公式可得,A正确;对于B,故,故事件A与事件B不独立,B错误;对于C,在经验回归方程中,当解释变量每增加1个单位时,
8、响应变量将平均减少0.3个单位, C正确;对于D,由独立性检验的思想知值越大,判断“x与y有关系”的把握程度越大,D错误故选:AC.10. 已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与向量垂直且模长是2的向量是和B. 与向量反向共线的单位向量是C. 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是D. 向量与向量所成的角是锐角,则的取值范围是【答案】BC【解析】【分析】利用平面向量的运算性质即可求得结果.【详解】对于A,向量的模不符合,故A不正确.对于B,向量的相反向量为,单位向量是,故B正确.对于C,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为,与向量同向的单位向量,所以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是,故C正确.对于D,时,向量与同向共线,夹角为0,不是
9、锐角,故D不正确.故选:BC.11.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点P,Q为C上两点,若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的最小值为2B. 过点M与抛物线C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C. 点P到点M的距离与到焦点F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2D. 若弦PQ的中点到x轴的距离为5,则P,Q两点到焦点F的距离之和为12【答案】BCD【解析】【分析】设,则,又抛物线的焦点为,对于A,由题意得到判断;对于B,易得点M在抛物线的内部(含有焦点的部分)判断;对于C,记抛物线的准线为l,过P作于H,利用抛物线定义得到,则有判断;对于D,由题意得到弦PQ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为6,再结合中位线定理判断.【详解】设,则,又抛
10、物线的焦点为,对于A,由题可知,当时,等号成立,所以的最小值是1,A错误;对于B,由题知点M在抛物线的内部(含有焦点的部分),因此过M与对称轴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其他直线与抛物线都有两个公共点,B正确;对于C,记抛物线的准线为l,准线方程为,如图所示:过P作于H,过M作于N,则,所以当M,P,H三点共线,即H与N重合时,可最小,最小值为C正确;对于D,由弦PQ的中点到x轴的距离为5,可知弦PQ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为6,由中位线定理可知P,Q两点到C的准线的距离之和为12,则两点到焦点F的距离之和为12,D正确故选:BCD12. 如图所示,圆锥PO中,PO为高,AB为底面圆的直径,圆
11、锥的轴截面是面积等于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C为母线PA的中点,点M为底面上的动点,且,点O在直线PM上的射影为H当点M运动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B. 线段PB长度是线段CM长度的两倍C. 直线CH一定与直线PA垂直D. H点的轨迹长度为【答案】BCD【解析】【分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母线长为l,求得和,得到点到平面距离的最大值为,结合,可判定A错误;证得,得到在直角中,的长度是的长度的一半,可判定B正确;由,和,证得恒成立,可判定C正确;证得,得到H点的轨迹为以OC为直径的圆,可判定D正确【详解】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母线长为l,因为圆锥的轴截
12、面为面积等于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其面积,解得,所以对于A中,如图所示,由可知,点M在以OA为直径的圆上,半径为1,因为,所以点到平面距离的最大值为又因为,故三棱锥的体积即为三棱锥体积,故体积最大值为,所以A错误;对于B中,由平面,平面AMB,所以,又由,且,所以平面POM,所以,所以在直角三角形中,的长度是的长度的一半,即为线段的长度的一半,所以B正确;对于C中,因为平面POM,且平面,则,又因为,且,则平面PAM,因为平面,则,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即为等腰三角形,连接OC,因为为的中点,故,又因为,则平面OHC,平面OHC,所以恒成立,所以C正确;对于D中,由C项可知平面OHC,又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213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