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必修 第三 单元 试卷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9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2019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行伍(hn)数罟()洿池(ku)阿谀奉承(y) B.跬步(ku) 针砭(bin)经传(zhun) 度长絜大(du) C.骐骥(q) 句读(du)颁白(bn) 万乘之势(shn) D.驽马(n) 郯子(tn)归顺(u) 比权量力(lin) 【参考答案】一、1.A(洿:w)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 C.外连横而斗诸侯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C(C是使动用法,其它的是
2、名词活用作动词)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C( A项,“生”通“性”;B项,“受”通“授”;D项,“景”通“影”。)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矣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A(B项,“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项,“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D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
3、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圣人之所以为圣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A(A句为“用来的”BCD句为“的原因”)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D(D项为判断句,其他为状语后置句。) 二、填空 7. (1)孟子,名轲,字子舆,_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_”,称其为“_”。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_篇,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7.(1)战国 孔孟 亚圣 7 儒
4、(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2)在贾谊看来,秦国灭亡的原因是 。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5、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 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鸡豚狗彘之畜 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7.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非我也,兵也 8.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
6、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答案:5.C 解析:C项的“之”是代词,代这种情况。其他三项中的“之”为助词。 6.C 解析:C项,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出发。A项,都译为“尽”;B项,都译为“这”;D项,都译为“兵器”。 7.B 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D项为否定判断句。
7、 8.B 解析: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 9.(1)按一定的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2)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因此而不受饥饿了。 师说同步训练 山东 马正山 董保卿 总分: 100分 时间:两课时 命题人温馨提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切语文的成功,都在于平时的积累,只有抓好基础,才能水到渠成,让我们从基础做起。 一、(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是
8、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2、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作师说以贻之 贻笑大方 D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 3、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吾从而师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4、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沛公军霸上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9、)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圣人之所以为圣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D人非生而知之者 小学而大遗 7、下列句子中“也”字的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欲人之无或也难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 B C D 8、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 当晚,国际足联
10、2009年度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阿根廷名将梅西当选世界足球先生,巴西女将玛塔连续第四次荣膺世界足球小姐称号。 B 12月21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首次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 C对师说作者部分观点的理解,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D学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0分,9、10、11各两分,12题4分。)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
11、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奄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 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
12、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战,则士以尽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武候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进口:“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退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
13、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有惭色。吴子?图国 9、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 儒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穿着儒生的服装”。 B修德废武,以灭其国 灭:使动用法,意为“使国家灭亡”。 C能得其师者王 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称王”。 D僵尸而哀之 僵尸:僵硬的死尸。 10、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 先和而造大事 B以数胜得天下者稀 数目项王 C虽有斗心,随之死矣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D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 掩以朱漆,画以丹青 11、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
14、吴起“外治武备”思想的一组是() 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吴起进言武侯之事 A B C D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 (2)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隐公元年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
15、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
16、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13、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