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12 诗经 教案
- 资源描述:
-
1、12 诗经二首 1.诵读这两首诗,把握好语气语调,感受诗经的节奏和韵律美。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3.反复朗诵诗歌,理解两首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其内在情韵。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1课预习卡第1课时 教学关雎1.初读关雎,把握其节奏和韵律。2.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诗歌的情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诗中爱的誓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笔下爱的表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心里对爱的描画。古往今来,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不变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通过
2、诗歌,跨越千年的古人的爱。(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描摹爱情的诗句导入,内容关联主题,形式紧扣文体,让学生快速迈入古诗大观园,感受诗歌之美。二、初读关雎,感受韵律和节奏1.预学展示,了解作品(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品简介”和“背景链接”栏目)2.初读诗歌,把握字音字形雎鸠(j ji) 窈窕(yo tio) 好逑(ho qi) 荇菜(xn)寤寐(w mi) 钟鼓乐之(l) 芼(mo)3.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师:上古诗歌多出于街头巷尾,吟之,诵之,歌之。关雎为四言诗,采取两字一顿的读法。同时,我们用符号区分平仄,体会其长短分明、强弱分明、高低分明的特点。原则: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平长仄短,平低仄
3、高。注意:波浪号为平声,短横线为仄声。(教师示范朗读后,学生标记出整首诗的平仄,然后自由朗读,读出节奏。)4.再读课文,读出韵律师: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或叠句,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生朗读体会,师引导)师小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出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双声/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动作。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读来韵味十足。“参差荇菜”“窈窕淑女”等句子的重复吟咏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知识卡片重章叠句,又叫
4、“重章叠唱”或“重章叠咏”。是指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重复歌咏的一种语言形式。重章叠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往往形成回环往复、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诗经中多采用此种形式。师生合作朗读,感受重章叠句的回环往复美:教师读一、二句,女同学读重复出现的诗句,男同学读剩下的诗句。(师生合作朗读关雎)【设计意图】诗歌的朗读,读准字音是基础,读出韵律是关键。本环节帮助学生区分平仄、把握语调,感知诗歌的节奏,并通过对例句的分析,感受其韵味。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会诗歌音韵之美。最后,通过合作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回环往复美。三、再读关雎,读懂诗意和情感师:浅层次的朗读带给
5、我们雾里看花的美感,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层次的朗读活动。1.结合注释,译读全诗(生译读后交流展示)雎鸠鸟在不停地鸣叫,相伴停在水中的陆地上。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长的短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求取它。文静美好的姑娘,我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的愿望难以实现,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长的短的荇菜,或左或右忙采摘。文静美好的女子,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长的短的荇菜,左挑右选忙采摘。文静美好的女子,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师小结: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苦恼、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后的喜悦。
6、这种直陈其事,直接抒写的手法,在诗经里叫作“赋”,现代表达方式里叫“记叙”。2.问题探究,深研内容设问1:这首诗写君子追求淑女,为何以雎鸠鸟开头呢? (生交流讨论)师引导:同学们还记得此前学过的回延安一诗中的“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吗?生:运用了比兴手法。师:没错,关雎被置于诗经之首,必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兴手法的运用就是其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关雎,体会其中的比兴手法的妙处。(生自读诗句)预设 关雎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这本是诗人眼
7、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联,这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设问2:淑女和君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后交流展示)预设 淑女:文静美好、勤劳、理智慎重、情趣高雅。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情趣高雅。分析:(1)“窕”在古文中为“绰约”之意,是形容人的体态的。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背后肯定有优良的家教和修养。“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风姿绰约。“淑”为贤良之意。“流、采、芼”为淑女劳作的过程,可见其勤劳能干。女子劳作的过程是先捞取,再采摘,再挑选,可见其做事理
8、智谨慎。文中还有一件事能体现淑女的理智择偶。遇见追求者并不轻易答应,矜持而理性。 由此可见,“淑女”秀外慧中、内外兼修。(2)“寤寐”,日日夜夜;“悠哉”,忧思的样子,体现其执着专一。求之不得时,不强求他人,只是止于思念,没有过分的举动,可见其对淑女的尊重。 “友”为两只手,手拉手表示亲近的意思。没有追求到,就想象自己用高雅的志趣去亲近心上人。 “友”“乐”,体现“君子”的志趣高雅、尊重彼此、执着专一。师小结:君子之爱不强求,不冒犯,用高雅的志趣去追求淑女,懂得尊重,懂得始终如一。因此孔子给予了这段纯情以至高的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反复诵读,读出情感师:今天我们抓住了四言诗歌“
9、二二”的节拍,借助平仄的音调,读出了关雎的节奏和韵律,深入理解了诗歌内容,那么,你能用朗读传达出诗中的情感吗?(生再读诗歌,读后交流读诗的语气)师小结:朗读时要抓住“二二”节拍,借助平仄的音调,注意融入情感。第一章雎鸠鸟和鸣于河洲之上,起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诵读,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领全诗。第二、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君子对淑女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五章写君子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友”“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生融情美读诗歌)【设计意图】本环
10、节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以“译读”促理解,又引导学生了解比兴手法,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提出进一步的朗读要求,在整体推进中,自然流畅地完成“读”的目标。四、悟读诗歌,总结存储1.感受教化我们知道,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极高,认为它可以“教化天下”。读了关雎,你觉得放在诗经首篇的关雎仅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吗?你学习之后受到了怎样的教化?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任找一个方面谈谈。 预设 要学做君子(淑女),加强自身的修养。师: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感受关雎的美,把君子和淑女的美德刻入心中,加强自身修养,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生齐读关雎)2.布置作业诗经是可以配乐歌唱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有关雎的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