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教版必修一教案全集:5 归去来兮辞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鲁教版必修一教案全集:5 归去来兮辞 高中语文 鲁教版 必修 教案 全集 归去来兮
- 资源描述:
-
1、5 归去来兮辞【设计说明】归去来兮辞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不难理解,它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田园生活的热爱,但要准确理解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归隐情感,的确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恰当而又有创意的方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情感领悟采用探究方式,教会学生利用资料阐发观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群策群力,归纳提炼,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归去来兮辞的教案设计注重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检测、评价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的要求。【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了解辞赋的特点
2、,了解作者的隐逸情怀。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掌握“胡、奚、曷、焉、何”等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实词含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的特点,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1体味作者浸入自然中的生命见解和艺术个性,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然意识 ,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作家作品(投影)陶渊明(365427)
3、,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
4、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二、写作背景(投影)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
5、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名利追求本真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三、文体特点(投影)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6、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的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来源:学_科_网Z_X_X_K四、朗读课文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读出气势,同时让学生学会断句并订正字音。 朗读
7、常规指导:本文属“辞”体,多为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以六字句为主,按三拍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另外还应注意语调、语气。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提示:第1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2、3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
8、,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4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应读得旷达、悠然。试读下列句子并加以理解,其他学生评价。(1)归去来兮!(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隔开的层次和段落,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 学生朗读并进行预定小组讨论,各小组推选代表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点拨。明确:第1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为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2段用三韵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