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 期中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
2、人:管理山泽的小官。焉:哪里之:到,往岂:怎么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罢:停止的意思。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1)与友期行:_(2)去后乃至:_(3)相委而去:_(4)下车引之: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2)是日,饮酒乐,天雨_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4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3、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_)(3)人不堪其忧(_)(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曲肱而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温故而知新D人不知而不愠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个人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3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1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3分)
5、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陈太丘与友期行
6、 下车引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过中不至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去后乃至相委而去D.太丘舍去光临寒舍(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乙】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7、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1分) 尊君在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相委而去 元方入门不顾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惭,下车引之。10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2分)11“元方时年七岁”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 题。(11分)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8、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算,饭落釜中。太丘问 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诣拜见。论议谈论玄理。进火烧火。箅 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算。馏蒸饭。糜粥。识所收获的知识。志记得。更相易夺互相更改互相补充。8.下面是小芳同学朗读课文时的节奏划分
9、,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友人/便怒曰 D.元方/入门/不顾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1)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_。(2)尔颇有所识不 不_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翻译_(2)炊忘著箅,饭今成糜。翻译_11.结合【甲】文中的语句,请分析元方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答 六、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不亦说乎 说: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_(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4)博学而笃志 笃:_11翻译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殆B切问而近思C温故而知新D择其善者而从之13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六、对比阅读(共12分)(本题12分)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
11、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
12、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相委而去(_) 太丘舍去(_) 儿曹何自远来(_) 须期乃入(_)11(2分)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B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C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D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12(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13(2分)甲、乙两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答案版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
13、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焉:哪里之:到,往岂:怎么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罢:停止的意
14、思。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1)与友期行:_(2)去后乃至:_(3)相委而去:_(4)下车引之: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2)是日,饮酒乐,天雨_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_8(每空1分)(1) 约定 (2)才 (3)舍弃 (4)拉,牵拉 9(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2)到了那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10共同的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感受:与人交往,“信用”和“礼貌”尤其重要,这是一个人成
15、功的前提。(意对即可)(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4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3)人不堪其忧(_)(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曲肱而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温故而知新D人不知而不愠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个人修养。说说下列
17、句子各属哪一类。(3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1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3分) 9(2分)(1)同“悦”,愉快 (2)我 (3)能忍受 (4)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10(2分)D11(4分)(1)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12(3分)(1)C (2)A (3)B 13(3分)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