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和建议.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年级 语文 教学 点滴 思考 建议
- 资源描述:
-
1、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和建议一、我的所做所见所闻(一)我对一次期中考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学年度(下)六()班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统计表:分数段及人数(人)基础知识(分)阅读理解(分)作文(分)总失分平均失分失分率总失分平均失分失分率总失分平均失分失分率90-100分(19人)23.51.242.48%603.1615.8%663.4711.57%80-89.5分(26人)642.464.92%2118.1240.6%813.1210.4%70-79.5分(8人)40510%11514.3871.9%354.3814.6%60-69.5分(1人)10.510.521%161680%5516.7%
2、待及格(1人)272754%141470%101033.3%这是去年我所教班级的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统计表,我们可以对此表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在五个分数段里面,(比较失分率)基础知识的平均失分率是2.48%、4.92%、10%、21%、54%;阅读练习的平均失分率是15.8%、40.6%、71.9%、80%、70%;作文的失分率是11.5%、10.4%、14.6%、16.7%、33.3%。通过纵横的比较,可以发现,第一,失分最多,平均失分率最高的一项是阅读练习,这不仅反映出学生的整体水平,而且反映出了学生语文成绩差的重要方面。第二,这也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3、这个现实的问题,(二)对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的粗略比较由于这么多年一直教高年级语文,所以,直到这学期才有机会教新教材。开学前,我对中、高年级的部分新教材与老教材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比较,发现了一些差异,在这里,把我的认识和大家交流一下。、课后练习方面在老教材中,课后练习的题型基本上都是、朗读课文,、用钢笔描红、临写,、读一读,再抄写,然后是解词、造句或加上一项阅读方面的练习。我个人认为,老教材一直到小学毕业都是重基础,轻阅读。新教材呢?中年级教材课后练习依旧突出了朗读、背诵、描红、读写词语等内容的练习,它的设计意图是重基础知识的学习、重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良好习惯的养成。而高年级新教材的课后练习,除了部
4、分要求背诵的课文,在课后出现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练习内容,其余课文已经很少有这类练习;对读、抄写词语的练习内容就更少了。但是,与阅读有关的相关练习、问题却相对增加了,而且,很多问题、练习中提到了“体会”、“体验”、“感受”、“说说”、“讨论”等字眼,另外,还增加了对重点词语、句子的感悟和理解练习。编者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要求高年级语文学习,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习作方面新教材基本上延续了老教材的编写思路,体现了循序渐进、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思想,我们在这里不再比较。、练习方面新、老教材,中、高年级共有的几项练
5、习内容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余题型有了较大的变化。新教材里面,中年级的“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练习,到了高年级,上升为“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或者“诵读与积累”。这就从低、中年级的培养兴趣逐步上升到语文的综合应用,把语文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完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这种精神还体现在新、老教材的课文选编方面,比如,原来六年级教材中的几篇课文:黄果树瀑布、海伦•凯勒、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埃及的金字塔、秦兵马俑、大江保卫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现在都编排在了五年级的教材里,而且,这些文章的课后练习都有了明显的增减。大家可以回去后去翻阅、
6、比较。六年级的教材里也增加了几篇令我们耳目一新的课文,有的课文还是从原来中学的教材里选来的,如安塞腰鼓。我认为,这些变化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修订的,它尽量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三)关于复习与考试的体会这几年,各级质量检测越来越频繁,各种形式的成绩评比让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重压之下工作必然、也确实更加努力,更加细致,教学和复习时惟恐有疏漏之处,把教材、练习册、试卷纵横梳理无数遍,布置学生抄写词语、课文,连我们自己都腻烦了,还担心学生不能掌握!因此对学生的摧残也更加卖力。老师累,学生更累!那么努力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历次的考试
7、来看,我们是越考越失望,越考心里越不平衡。为什么这样说呢?复习的内容考到的越来越少了,课外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举几个例子为证:例一、今年六年级毕业考试的语文试卷六年级毕业生文化素质调研性测试,我们去年教过六年级的老师可以掰着手指算一算,有多少分数的试题是语文课本上的?例二、上学期镇中心校组织的一次六年级抽测(拔尖子生考试),那张语文试卷把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去掉,考五年级学生一样适用。大家说,你怎么带领学生复习?例三、今年新华中学初一招生考试,其中有一道题,让学生写出早的作者是谁(吴伯萧),白鹭的作者是谁(郭沫若)。很多孩子都不会做,这种文学常识填空,中学经常考,我们小学现在的试卷上偶尔也有了
8、这类题,但是,以前考过吗?我们想过高年级的教学要与初中接轨吗?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能得到哪些启发呢?现在常常听老师说:“语文越来越难教了”,更有个别老师说“语文没法教了”、“不会教了”。我们换个角度来想一想,如果我们都不教了,学生能考几分呢?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把羊牵到草地里不管不问,羊可以吃饱吃好,如果把学生扔在课堂上不管不问,他们能学到什么呢?离开了我们的教学和引导,他们还真的不行。二、我对语文及语文教学的粗浅认识(一)我所理解的“语文”和“文本”1、语文大家对语文的本质和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议,有很多专家的解读是非常精辟的,我不想去套用,也不想把那些定义读给大家听,在这里,我只想从自
9、己作为一个普通一线老师的角度,说一说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语文就是“说”和“写”。“语”是语言,是交流,是进行社会交际活动;“文”是文字,是文章,是能看懂、理解别人的文章,是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学语文就是学会说和写,这应该是学习语文最根本的目的。我们讲“学以致用”这个词用在学习语文上,是再恰当不过了。2、文本现在,对课文、对教材,有一个大家认为很时髦的称呼,就是叫做“文本”。我以为,这种称呼不会像流行歌曲,大家热热闹闹地唱一段时间就过去了。这种叫法是很有道理的。语文的学习包括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中学叫写作)、
10、“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从“识字与写字”的层面看,“文本”可以理解为“学习语文之根本”,学生学习的每一个字词都在书本上,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根本,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层面看,“文本”可以理解为“学习语文之范本”。教材的每部分内容都是专家们精心选择、编排的,绝对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典范,我们必须要用好这个抓手,指导学生学好语文。(二)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有了对语文和文本的认识,就不难理解学语文的目的:一是传承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二是交际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交流和表达自己意思与情感;三是考试这是我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