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5.孔乙己 同步练习4 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5.孔乙己 同步练习4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学 孔乙己 同步 练习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二单元5孔乙己01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A阔绰(chu) 羼水(chn) 间或(jin)B绽出(zhn) 伤疤(b) 颓唐(tu)C门槛(kn) 蘸水(zhn) 监督(d)D茴香(hu) 荐头(jin) 单调(dio)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D)A无聊主顾缠夹不清B争辩书籍好喝懒做C笼罩失踪君子固穷D附和肯求踱进店面3(广安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
2、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C项主语残缺,应删去“随着”或“使得”;D项语序不当,将“很多”和“学校”调换位置。)4本文巧妙运用省略号,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处境、心理等。请说出下列句中的省略号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处境或心理。(1)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说话时被人抢白而未说完。(2)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被人揭穿真相拼命护短以致说话结巴。(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表示说话时思维的跳跃。(4)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3、表示说话时正在思索。5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析这一描写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这是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靡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的经济状况和懒得出奇的性格特征。(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
4、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刻画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6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作品:背影空城计海燕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示例二
5、: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拟写:一个背影,凝聚父爱力量。(背影)02 课内精读阅读从“有一天”到末尾的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7概述这些语段的主要内容。主要记叙了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故事。8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1)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这里的“笑”是讥笑之意,孔乙己已经被人打成了残疾,掌柜还笑他,足见其冷漠。(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摸”这里是慢慢取出的意思,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乙己生活窘迫到了极点。9孔乙己好长时间没来酒店喝酒,人们是怎样想起他的?作者这样
6、安排有何用意?中秋前两三天掌柜结账发现孔乙己欠十九个钱,人们才想起孔乙己。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说明孔乙己丝毫没有社会地位,好久不见人们也不会想起他;十九个钱使掌柜想起了他,说明人们唯利是图。10“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写孔乙己的死用了“大约”“的确”两个词语,你怎样理解这种用法?“大约”“的确”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大约”表示推测,因为“我”没有亲见孔乙己的死,也没听人们说;“的确”表示孔乙己必死无疑,因为从种种的迹象来看,孔乙己确实已经死了。03拓展阅读(原创)购买上帝的小男孩李良旭一个才几岁的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三章3-1-2第2课时分 段 函 数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