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 海上日出 名师教学设计.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 海上日出 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16 海上 日出 名师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第五单元导学【单元导教】本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特殊单元习作单元。重在通过学习,学会“按一定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教师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应通过对精读课文的阅读和交流平台的梳理,帮助学生感受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初试身手中,尝试运用方法。教师可利用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感受、借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为最后的习作积累素材,打下基础,在交流和分享习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板块教学关注点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课后练习海上日出精读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两种天气的海上日出。2.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太阳在颜色、光亮、位置上的变化,借助关键词,一边
2、感悟景象变化,一边了解写作顺序。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按照太阳变化顺序写日出过程的好处,揣摩按顺序写景物的表达效果。记金华的双龙洞 精读1.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2.通过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1. 通过补充浏览路线,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2. 研读作者如何抓住个人感受着力描写孔隙狭小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交流平台组织学生讨论,充分交流。结合精读课文,总结、梳理写景方法:一是按顺序写,二是有重点的写。初试身手1.引导学生画路线图,
3、介绍参观顺序。2.指导学生在地点发生转换时,运用恰当的过渡句,练习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说清楚。3.引导学生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写下来。习作例文1.颐和园让学生通过阅读写出游览路线,结合旁批提示,体会文章按照游览的方位顺序写景的方法,一步一景,顺序清晰。2.七月的天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画出过渡的句子,找出写景的顺序。结合旁批提示,由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要点教学关注点明确任务结合课文和习作例文,总结梳理按顺序写景的方法。按照游览顺序的写法,写一篇游记。了解方法1.确定习作内容。回忆你游览过的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2.理清游览顺
4、序。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3.重点描写。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注意事项1.写清游览的顺序,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2.重点景物要写清特点。【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对于易读错的字教师要进行重点指导。2.会写24个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对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3.会写24个词语,通过认读、默写等多种形式进行识记、书写。阅读:1. 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 2. 体会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把重点景物写清楚。 口头表达:1.能结合课文,总结、梳理按照顺序写景的方法。2.能按顺序,说一说游览路线;能按顺序介绍所见的
5、一处景物。书面表达: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浏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3.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16 海上日出一、 课前解析海上日出是巴金的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写出了不同天气状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文章语言生动,顺序清晰。作为写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为后续的习作练习打下基础。关注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四川成都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
6、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春秋等。关注写作方法:文章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结构清晰、有顺序,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有借鉴意义。 关注字词: 本课要求会写9个生字,其中“范”字需要特别注意结构,“镶”和“紫”笔画多,易写错,需要教师重点指导。本课还有两个多音字“荷”和“刹”,教师可以结合语境进行读音的区分。 重点词语:本课语言优美,对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感受景色的变化。例如“一刹那”、“夺目”、“
7、重荷”等词语,可以借助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意思,进而丰富学生对文中所描写景物的感知。二、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3.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三、教学重点1.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2.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2.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日出时的景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 教师谈话导
8、入:同学们,你们看过海上的日出吗?谁来说一说那是什么样子的?当时你的心情如何? 出示课件1:学生进行交流。预设:去年暑假我在海边看了日出,太阳升起时发出的光很漂亮,海面都是金色的,我感觉非常激动。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可以初步感受到海上日出的美丽,迷人,让人心生向往。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巴金,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海上日出”图。(板书课题:海上日出)2.教师点拨: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篇课文的作者巴金。请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1927年巴金从上海踏上英国邮船“昂热号”,去伦敦留学。他将沿途的见闻写成海行的日出一书,于1932年出版,海上日出便是其中的一篇。接下来
9、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快速引出课题。通过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文本,扫除阅读障碍 教师说明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时间3分钟,好,开始吧! 出示课件3:教师提问:读完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一刹那、夺目、重荷。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词语意思。教师点拨:看看,你理解的对吗?其实“一刹那”还有一些近义词:一瞬间、转眼间、一眨眼、霎时、瞬时,都表示时间短。出示课件4:(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认读生字词等环节,扫清了学生阅读障碍。)三、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教师说明要求:海上
10、日出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下面我们就到文章里走一走,看一看。请你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时间2分钟)出示课件5:教师提问:读完了吗?请同学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预设:课文主要写巴金爷爷在海上所看到的日出景象,十分的美丽壮观!教师补充:海上日出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出示课件6:2.默读课文,梳理脉络。教师引导:海上日出是如此的美丽、壮观!那么,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出示课件7: 学生交流分享。预设:文章中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色。教师引
11、导思考:作者在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那么第2-5段分别描写了几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学生默读1分钟)出示课件8:预设1:我认为描写了两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分别是晴天时和有云时。2-3自然段描写了晴天时的海上日出景象,4-5描写的是有云时的海上日出。教师启发思考:同学们读一读,4-5段的天气情况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作者是怎么说的?预设2:第4自然段写的是海上多云时,而第5自然段是写海上有黑云时的日出景象。教师点拨:这篇文章脉络很清晰,第2-3段描写的是晴天时的海上日出景象,第4-5自然段都写了有云时的日出。在有云时,作者又写了两种情况:多云
12、时和有黑云时。 3.再读课文,分清层次。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了2-5自然段在具体描写海上日出时的景象,开头(第1自然段)和结尾(第6自然段)的两段又在写些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预设:我认为第1自然段交代了观看日出的时间和地点,第6自然段表达了作者观看日出时的感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出示课件9: 教师引导:文章的结构就好比人的“骨架”,对整篇文章起着支撑作用。我们梳理完文章脉络会发现,作者对第二部分(2-5段)所用笔墨最多,这是为什么呢?预设:因为这篇课文主要是在写日出,2-5段是日出时的景象,需要具体来写。时间地点和感受并不是重点。出示课件10: 教师小结:通过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