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我们家的男子汉 名师教学设计.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 我们家的男子汉 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19 我们 男子汉 名师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19* 我们家的男子汉一、 课前解析 我们家的男子汉以作者王安忆的视角讲述了小外甥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成长趣事,刻画了一个独立、勇敢的小“男子汉”形象。本篇是略读课文,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被分为三部分,教学中可借助上一课习得的长文章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把握故事内容,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品质。关注作者:作者王安忆生于江苏南京,当代作家、文学家。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王安忆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2017年凭借作品向西,向西,向南获“201
2、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中篇小说奖。关注原文:我们家的男子汉首发于1984年的文汇报,原文内容分五个部分,分别是“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他的眼泪”“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入选课文时,选取了其中三个部分的内容。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三、教学重点1.能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作者对小男子汉的情感。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徽、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2.能用较
3、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教师提问导入:(出示课题)同学们,提到“男子汉”你都会想到哪些词语或者哪些人呢?预设1:我会想到“顶天立地”、“敢作敢当”这些词语。预设2:我会想到故事书中勇敢、坚强、有担当的主人公们。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做“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要介绍的这位男子汉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出示课件1: (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男子汉”的初步交流为学生理解课文作了铺垫。)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教师引导
4、: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我们学习了如何阅读长文章,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有哪些?预设1:在阅读长文章时,我们可以用默读的方式用较快的速度进行阅读,如果文章有小标题,还可以借助小标题来了解每部分的主要内容。预设2:在阅读过程中,当你读完一部分时,可以适当的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讲了些什么,如果遇到人物较多、情节复杂的情况,可以想一想这些人物在前文什么地方出现过,前后有什么变化,如果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还可以返回去再看一看。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也是一篇长文章,下面就请你运用我们所学的长文章的阅读方法,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文章从哪
5、些方面介绍了这位男子汉?(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 出示课件2:教师提问:同学们读完了吗?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个男子汉的?预设1:男子汉是作者的小外甥,是一个年纪不大,只有几岁的小男孩。预设2:作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的这位男子汉,分别是“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和“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教师点拨引导: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我们就知道了可以借助小标题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这篇课文也列出了三个小标题,围绕这三个小标题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的小外甥。(板书: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围绕小标题,作者分别写了哪些具
6、体事例?1.他对食物的兴趣教师组织交流:谁来说一说在“他对食物的兴趣”这部分内容中,作者都讲了关于小外甥的哪些事呢?预设1:作者讲了小外甥吃饭的状态很好,吃的多,吃的范围很广,吃得有滋味。预设2:还讲了他为了身体健康吃青菜、等小笼包、吃手指和因为食物无法去少林寺当和尚的事。教师点拨:为了让我们感受到小外甥对食物的兴趣,作者举出了很多件生活中跟吃有关的小趣事。2.他对独立的要求教师提问:第二部分中,又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来表现“他对独立的要求”的呢?预设:作者主要讲了小外甥几次尝试独立买东西的事。教师点拨:小外甥对独立的要求主要是通过买东西这件事体现出来的。3.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教师提问:第三部分
7、中“生活的挑战”又主要是指什么事情呢?预设:作者主要写了两个事情,一个是送小外甥去上托儿所,一个是他坐火车回安徽的事。教师点拨引导:同学们概括的都很准确,作者通过三个小标题来介绍这位男子汉,同时又围绕着小标题举出了具体的事例。下面谁能试着结合小标题以及每部分的主要事例,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3:预设: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小外甥,通过讲述他生活中关于食物的一些小趣事,对独立买东西的渴望以及去托儿所和回安徽时的表现,赞美了小外甥像男子汉一样的精神品质。教师小结:小标题帮助我们更好的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又为我们解释了小标题的含义,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
8、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设计意图:将精读课文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运用,落实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三、 学习多音字,区分形近字。1.学习多音字教师引导:同学们已经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课出现了两个需要我们认识的多音字。出示课件4:教师讲解:多音字“强”,在“倔强”一词中读“jing”,表示固执、不屈服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qing”,如强大、坚强等。“吭”在“一声不吭”中读“kng”,表示说话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hng”,如白鹅中“引吭大叫”,指喉咙、嗓子。 2.形近字区分教师引导: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中有几个需要大家特
9、别注意,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字有些相像,一定要注意区分。出示课件5:3.认读词语教师引导:除去生字外,文章中还出现了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是否明白它们的意思?出示课件6:教师小结:这些多音字和形近字,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区分。阅读文章时对于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选择“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还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本课需要特别关注的生字和词语,为后续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分别从“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
10、一位男子汉的故事。这位男子汉跟我们平时印象中顶天立地的英雄不同,他是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孩子。为什么作者会称一个孩子是“男子汉”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作业:课后请你再次阅读文章,思考为什么作者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出示课件7:我们家的男子汉 五、板书设计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对独立的要求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体会作者对男子汉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教师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用“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和“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作为小标题,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小外甥。下面请你结合着小标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
11、件8:预设: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小外甥,通过讲述他生活中关于食物的一些小趣事,对独立买东西的渴望以及去托儿所和回安徽时的表现,赞美了小男孩像男子汉一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引导:这位男子汉跟我们平时印象中顶天立地的英雄不同,他是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孩子。为什么作者会称一个小孩子是“男子汉”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习回顾,唤起学生记忆,为本节课感受小男孩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作铺垫。)二、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课文,结合具体的事例说一说为什么称这个小男孩是个“男子汉”?从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